不久前,谁都不知道林书豪是谁。现在,谁都知道。

虽然纽约尼克斯队2月17日输给了平庸的新奥尔良队,七连胜美梦破碎了,但这小退步并不能玷污亚裔球员在NBA平步青云的美好。林书豪风靡一时,表面上有些简单的原因。有人视他为“姚明2.0”,但他还有控卫的手巧和速度。他没上过篮球名校却有哈佛学历。最重要的是,林的人生故事与场上态度一样:全力以赴,决不投降,吃苦耐劳,精益求精。

但这不足以说明“林书豪疯”的深远意味。在我看来,林书豪不仅引起了美国人的好感和好奇,似乎也刺激了他们对三种问题的反思:阶层摩擦,中美关系,和体育文化。

在林书豪一场拿到38分后,一位篮球评论家不无讽刺地说,NBA招工的新对手是华尔街投资银行,因为双方都想招募常春藤盟校人才。这句话貌似有言外之意:哈佛毕竟是美国有才、有钱、有权之人的滋生地。自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陷入了空前的低谷,进一步扩大了国家的贫富差距,削弱了中产阶级,但对大多哈佛毕业生而言,好职位仍然是垂手可得的,尤其在财经界,他们算是全球化技巧经济的“胜利者”,属于所谓的“1%”。

反过来说,公共大学生的处境越来越难了,就业机会较少,社会流动性远不如前日。同时,非裔美国人的人均GDP、教育水平、就业率仍然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所以,体育,对出身贫穷的青年,特别是非裔美国人,就提供了一条社会上升管道。因此,当林书豪这个高技巧的白领人物出现在NBA舞台上,闯入“高黑人”的天地时,或许会惹起一种冤枉感:“世界原来就不公平了,现在更不公平了。”

对于中美关系,林书豪的出现发挥了一种“溢出效应”。客观来说,林的文化背景比较复杂,他在美国出生长大,父母来自台湾,又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美国大众习惯把他与所有“中国人”混为一体。对NBA来说,这种文化愚昧所造成的误解,也有好处:中国的潜在球迷很多,而姚明去年刚退役了。怪不得,林书豪一旦出名,NBA立即跑到大陆走访了姚明和当地球迷。就这样,“林书豪疯”变成“中国疯”,甚至在中美两国之间架起了一道文化桥梁。

最后,我们应该探讨一下林书豪对美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巴西人爱把“足球”比成“生命”,意思是说,足球超越球场,体现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内在现象。在美国,篮球很相似。美国历史不久,文化比较肤浅,使得篮球(以及棒球、橄榄球)成为美国文化的基石之一,好似美国男子的“日常宗教”,普通老百姓的“面包与比赛”。

再说,篮球在美国庞大的娱乐行业当中占有无双地位,比连续剧还流行,而且非常赚钱。篮球从高中到NBA,一向得到多种利益集团的强力支持,以保证一代代球员出现在球场的“装配线”上。“魔术师”、乔丹、科比——他们成为传奇性的球星,与其说是因场上的表现,不如说是“品牌管理”的成功。林书豪也不例外:“Linsanity”一夜间就经过“商品化”了。甚至奥巴马总统上周承认,他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观看林书豪的比赛。这话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在关键的选举年中,或许有助于提高总统的支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