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听到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解释俄罗斯对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在叙利亚的残暴镇压的支持。我承认,他的原话与此稍有不同。拉夫罗夫是职业外交官出身,他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以各种形式的诡辩解释道,与恶毒的西方宣传相反,俄罗斯的做法完全是不偏不倚的。这是一条重回冷战的道路。

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UN Security Council)和中国一道投下的否决票,产生了可以预期,而且符合预期的效果。阿萨德对其政权的反对派加大了军事打击力度,在此过程中对平民和反政府武装完全不加区别,死亡人数急剧增长。阿拉伯国家联盟(Arab League)争取通过谈判实现权力转移的努力退后了一步,叙利亚正滑向全面内战。

对于投否决票有很多种解释。从苏联时代起,阿萨德王朝就是战略盟友。俄罗斯(以及中国)认为,当初它们接受联合国有关利比亚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最终导致利比亚的穆阿迈尔•卡扎菲下台),是被西方忽悠了。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port of Tartus)是俄罗斯一个关键的海军基地,两国之间的大宗军火合同也是一个因素。除了这一切之外,还要加上莫斯科方面为人熟知的不干预政策。

然而,拉夫罗夫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发言,还传达出了另外一层信息。俄罗斯正处于守势。下个月的总统大选,本来是要让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迎来又一个12年任期。可现在,曾经友好的人群对普京发出嘘声,莫斯科街头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抗议。

对此,俄罗斯官方的默认反应是归咎于外部敌人。从国内民众不满,到阿拉伯世界民变,一切都被套上“西方煽风点火”的有色眼镜。按照这种观点,俄罗斯应当得到其在冷战时期受到的尊重。实际上,普京仿佛是当代的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在国外说话强硬,其实掩饰不了在国内的外强中干。

听信拉夫罗夫的理论,就好比认为引燃阿拉伯世界民变浪潮的那个自焚的突尼斯菜贩是美国中情局(CIA)特工;利比亚班加西(Benghazi)的伊斯兰主义者和埃及开罗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上的年轻男女也都受雇于西方。针对阿萨德政权的反叛,只是美国鼓动的大阴谋的最新环节。

事实其实更加平淡。阿拉伯世界突如其来的政治觉醒,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应当指出,西方在震惊事件发生后并非一直表现自在。法国的第一反应是支持扎因•阿比丁•本•阿里(Zine al-Abidine Ben Ali)的突尼斯政权。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倒台后,美国在阿拉伯世界失去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阿拉伯盟友。奥巴马政府仍不确定要把新当选的伊斯兰主义者当作朋友还是敌人。

双重标准并不只是俄罗斯存在的问题。尽管最近西方对推动阿拉伯世界的自由表示支持,但西方仍然担忧民主潮流蔓延到海湾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的威权国家。

然而无从回避的事实是,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已经改变。过去,美国和俄罗斯可以清晰地画出界线,标出各自的势力范围。如今,阿拉伯人要在中东当家做主。

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中,俄罗斯让自身站在了错误的一边。它对阿萨德的支持,可能会颠覆中东地区对两个大国的看法。数十年来,美国对以色列以及亲西方威权统治者的支持,使它成为阿拉伯街头的抗议目标。如今,尽管一开始不太顺利,但美国还是站到了改革派一边,而俄罗斯却做作地把自己定位于威权现状的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