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伟大朋友

由外交部网站稿件示范,“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在辞世之后获得了新的名号——“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虽然在昨晚新闻联播中,“伟大朋友”只获得10秒钟一句话的口播待遇,但那是因为最高领导人的唁电还没有通过新华社到来。人民日报等到了,胡锦涛和江泽民的哀悼慰问从报眼处一路向下,连上温家宝和习近平的看望太后消息。

这样的报道规格符合西哈努克作为柬埔寨太皇的身份。这位与从毛泽东时代走来的中共座上宾,长期以北京为家,生活在许多国人的记忆中。继各新闻门户整日头条专题展示生平后,各地都市报今晨也就此集体怀旧——“别了,老朋友”、“老朋友,走好”。

放大西哈努克和毛泽东、周恩来的黑白合影,东方早报缅怀这位登上天安门城楼次数最多的外国元首;钱江晚报回忆起“他曾先后五次访问浙江,对西湖美景、丝绸茶叶赞不绝口”的故事;比起南方都市报“柬埔寨的卓越领袖”评论,深圳晶报头版更进一步,着力展现其“独立之父、宪政之父”的人生价值。

首都报纸理当心怀国事。京华时报和新京报双双发表送别评论,前者在《历史传奇、中国挚友》中声称,“一盏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知情重义的中国人民将长久地怀念这位伟大的朋友”;后者则定义《西哈努克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虽然西哈努克具有不可复制性,但从这位伟人身上,也可以领悟到找到一个朋友,将给两国关系代代友好输送持久的正能量的深层次道理,尤其是‘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喧嚣尘上之时。”

不过,2012毕竟不是1972,中国互联网上已经有足够多的人要打破那些脉脉温情,要以纳税人的身份“利益至上”,奚落这位长期居留北京的“老朋友”是个“蹭饭达人”,批评中国政府数十年如一日的慷慨供养。

如此“刻薄”,谁来回应?唯有环球时报。社评标题开门见山,《中国应有更多西哈努克这样的朋友》:“中国互联网上有人质疑中国对西哈努克的‘投资’是‘亏本买卖’,这样的算计本身就是小商人气的,民粹的,所用公式与中国作为大国的根本利益格格不入。今天,柬埔寨在东盟内部反对越南与菲律宾将南海问题作为该组织与中国的整体谈判议题,恰是当年成果几十年后的兑现”。

向中国当年接纳西哈努克时的“担当和远见”表达钦佩,叹息“环顾今日世界,中国像西哈努克这样的朋友实在太少”,胡锡进显然有些怀念“放手表现中国价值观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道义原则”的锐气与棱角:“中国毕竟是大国,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利益冲突再怎么淡化也无法彻底消除……中国应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交朋友,而且要交真朋友,我们应当有新的西哈努克,有更多巴基斯坦这样的‘全天候朋友’,即使为此投入一些资源,承担一些西方的压力,也是值得的。”

“新的西哈努克”?那些从穆巴拉克嘲讽到卡扎菲的中国外交异议者恐怕要笑得更大声了。腾讯决定用专题《中国人民又失去一位“老朋友”》来系统总结一下那些一时风云人物的命运,由在半年前为南方周末写下《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方可成撰稿:“勿庸讳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一种由官方赐予的称号,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们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如果你俯身探入时代的洪流,去详细了解那些被称为老友的人物的命运,你会发现,他们当中有恋权者,有投机者,有争议人物,但也有不少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