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又重阳

在有关“你幸福吗”的争议告一段落后,现在是“我的父亲母亲”被观众在放大镜下细细检视。

中央电视台这个呼吁关爱失忆失能老人而设的系列节目,因为新闻联播的放大作用以及让人心酸的采访答问,连日来获得广泛关注。今天正是重阳节,所以,主播昨晚19时便发布预告,将以多个频道同步播出特别节目“九九艳阳天”。

这是在向中国第一个老年节献礼。戏曲、养生、相声小品,是要给“我的父亲母亲”带去属于他们的节日欢愉。只不过,带来更深刻记忆的永远都是痛苦。

前天,央视公开播出的片断里,一位80岁老奶奶感叹“年龄大了,不希望活着”。记者沉默了一阵问起原因,老奶奶说:“现在的孩子不像从前的孩子,从他们身上感觉不到温暖……你们也是年轻人,所以希望你们多回家看看。”

昨天,镜头里讲述苦楚的是郑州街头68岁的卖煎饼老太。她自称“两个小孙子都是聋哑”,因而“希望全部破灭”:“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多卖一毛钱,把我的小孙子从底线挽救出来。”

老父亲老母亲这样的心声,让电视和电脑屏幕前的年轻人情何以堪。不仅是视频跟帖和微博转发时满是哽咽表情,各地报章在报道这两幕采访过程时也是纷纷以“让人心酸”形容,按照河南商报追访报道的标题来说就是:“多少人被这句话戳中泪点”。

经由门户网站展示推介,内疚难过的集体感受,甚至压过了对央视记者询问截瘫53年老人“您最开心的是什么”的质疑。例如今晨之成都商报,就发表作者对“有些网友”的不满:“就像前不久央视在走基层活动中所策划的‘你幸福吗’提问一样,很多网友纠结于问题的设置,以调侃或者讽刺的心态去看待央视记者的采访,却忽略了那些采访背后的社会意义。”

没错,在央视新闻公益行动的榜样作用下,中国媒体从业者今天集体尽孝,将版面贡献给自己的父亲母亲。同在四川,华西都市报在头版写下“百善孝为先”的古训,通报本省百岁老寿星4374的统计数字;重庆时报昨天就已经在封面放上一把孤独的躺椅,呼吁《明天重阳节,回家看爸妈》,今天是竞争对对手重庆晨报接力,开席百寿宴,“如果你不能回家看望父母,打个电话问候吧”;新浪推荐聚焦失智老人孤独晚年的图片专题,写下“我遗忘的世界,请不要遗忘我”的心声;搜狐则是展示了一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近年来,一些失独老人开始走进寺院,一边在寺院的安养院养老,一边借由宗教的力量求得内心的解脱,这也是他们不得以的选择。”

新华社电稿中“50人争一张床”的数据得到了南方都市报重点展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城乡养老机构发展到4.18万个,养老床位365万张。但平均下来,每50个老人拥有不到一张床”。除此以外,这篇《中国老人突破2亿,养老“大堤”能否抵挡?》还带来老人们的更多苦恼:“过半家庭空巢,我的寂寞有谁懂?”;“月均养老金74元,如何更好‘养’自己?”;“50%老人慢病缠身,去哪方便就医?”

新京报带来了另一个数据,即“仅两成多老人主要靠养老金生活”,并获门户集体推荐:“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调研报告显示,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中,有24.1%主要经济来源为离退休养老金。40.7%老人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在2000年,主要依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比例为19.6%。另外,以低保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人,这10年也由1.6%增加到了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