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金周

从9月30日到10月7日,这是一个悠长假期。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得以享受中秋连上国庆后的闲暇时光——在这个带薪分散休假尚未普及的国度里,由政府通告保障的这8天是实实在在的奢侈品。

只不过,永远都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比起张贴海岛游记,总还是抱怨的分贝最大声。所以,在央视“你幸福吗”的记者追问中,来自拥堵高速公路和热门景区的“不幸福”喧宾夺主,甚至有血光闪过。

长假最后一日到来前的子夜,中新社迫不及待地预报《黄金周长假今结束,多地迎来返程客流高峰考验》,这是对7天之前教训的总结。9月29日深夜,接近中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实行的起始点,微博论坛上已经看到了成千上万辆汽车拥塞在收费口前等待0点到来的壮观景象。紧接着,从这个长假的第一分钟开始,对高速公路变成停车场,然后又变成垃圾场的抱怨就不绝于耳,太多人的旅程没能开一个好头。

其实,这不出乎一些观察者的预料。在放假前一天早晨,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刘戈就提问:《假期高速免费会导致狂堵吗》。可惜,这份对“专业人士已经做好足够准备”的信心确实有点过于乐观了。国庆日,东方早报已用硕大的黑体标题“16省市24条高速昨现拥堵”告诫出游同胞;新京报头版推出的便是那幅密密麻麻的大塞车图片,加添“今天会更堵”的预警......

深圳广电集团制片人闻正兵此时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黑暗旅程:以“全程780公里,开车一天两夜,30个小时,约时速26公里”到达目的地后,他用微博发布感受:“很难想像这是在中国全程高速上完成的旅程。这也是一次一厢情愿、两败俱伤的试验:政府政策失败,民众尊严尽失。”

两败俱伤,怎么办?经济学家要长叹一声“我早就说过嘛”。李稻葵嘲讽“这是世界愚蠢政策的新纪录”:“真为了民生,为何不宣布长假高速涨价50%,所有增加收费分给100个贫困县,扶贫办学?建航母也行。实在想不出比免费更馊的主意了?太有才了!”

和他一起普及“高速定价的经济学原则”、高呼“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还有毛寿龙、薛兆丰、李子暘等,除了强调“价格管制无助公平”外,他们还从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产权保护的角度批评吁求免费者:“欧美等国用于支付高速公路建设的经费是来自于现有的财政支出,而中国的绝大多数建设费用则是来自于银行的借款,甚至有一部分是来自资本市场的融资,因此中国的用车者需要在纳税的同时,为高速公路的通行费埋单。”

曹林听不进去。他以中国青年报10月2日头版评论《免费不是错,人为添堵才是祸》来反击:“一直反对高速免费政策的评论家,带着幸灾乐祸的快感炫耀着自己的‘英明’,以‘有先见之明’的优越感坐看遇堵者的笑话;公路管理者更假扮成无辜者,‘乐见’公路堵成一锅粥,坐等舆论得出‘免费是罪魁祸首’、‘还是收费好’的结论。问题真的是出在免费上吗?真的是因为贪小便宜者、贪图免费者的扎堆儿导致了高速公路不堪重负吗?当然不是!免费无错,堵车的罪魁祸首在人为。”

根据此文分析,“应该得出的结论不是‘不该免费’,而恰恰应该是‘更多地免费’。如果平常高速公路就有更多的免费,而不是仅仅是节假日这几天,就不会发生赶集般的扎堆儿;如果更多的公路能免费,而不是仅仅几条,自然会产生分流效果......高速集团本就是行政垄断的产物,无法用纯市场的逻辑去度量。免费不是恩赐,纳税人本就应享受到免费的高速福利,‘收费还贷’是推卸责任的行为,收费站是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