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西方惊奇地注视着日本“奇迹”,试图弄明白如何复制这种成功。在1990年Shirayama Shokusan公司竞购伦敦市政厅(County Hall),以便在英国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的河对岸打造一家豪华酒店的时候,英国仍相信日本模式。如今,中国经济模式已取代日本(和本世纪头十年的美国)成为最新宠儿,即便中国经济增长已在放缓,问题开始累积。现在,中国的万达(Wanda)计划在泰晤士河畔建造自己的豪华酒店和公寓大楼。

如今的中国与上世纪80年代由信贷驱动的日本经济繁荣惊人地相似。信用评级机构惠誉(Fitch)认为,过去四年中,中国信贷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扩张速度,远超过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信贷最高峰时的速度,也超过了韩国陷入1998年危机前四年里的放贷速度。

最广泛的信贷指标“社会融资总量”今年增长52%,同时纯信贷增长是经济增速的两倍。

中国已经成为基金公司的首要担忧对象。投资者迅速成为中国货币市场的专家——短期贷款利率本月上涨了一倍多。在香港上市的中资银行股暴跌11%。得益于政府的买盘,它们的A股表现较好一些。

这是否是信贷紧缩的开始,暴露出银行多年来的放贷决策有多糟糕?

或许并非如此。风险确实存在。最起码,把握好经济转型,不再以信贷刺激的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是一项非常棘手的任务。但是收紧货币市场流动性是央行深思熟虑出台的政策,可以被迅速扭转。

银行不计后果的放贷行为,使得出现重大亏损,或者日本式低增长僵尸经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除非进行激进的改革)。然而,这不一定会很快发生:在资本账户受到管制的情况下,中国不会像韩国那样出现热钱外逃的风险。与建酒店一样,一场中国危机的酝酿也需要时日。

译者/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