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数轮制裁,7月底制裁升级。国际局势与地缘政治“连环震荡”,或导致俄罗斯乃至世界政经版图重构。但新版图究竟如何拼接?最终取决于多方力量战略博弈。对中国而言,身处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中,谨慎研判风险比乐见机遇重要得多。

制裁大战背后的复杂机理

欧美等国联手制裁俄罗斯,后者强硬反制,绝非偶然。它是全球地缘政治、利益博弈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从地缘政治角度观察,乌克兰危机是此番制裁大战的导火索。欧盟东扩背景下,乌克兰成为西方与俄直面的“最后一公里”;美推行全球再平衡战略,乌克兰成为其在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也是抵御俄势力向中东染指的缓冲地带。近年来中亚、北非数次颜色革命席卷之下,俄深感战略空间被挤压,对乌动向更加警惕。从克里米亚危机酝酿,到马航MH17事件引爆,各方在敏感地区乌克兰的矛盾最终激化。

从利益博弈角度观察,制裁大战背后,不仅有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还有各国内部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更有欧盟等非国家行为体以及美欧日联盟的参与。传统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的 双层博弈,让位于更加复杂的三层博弈。比如,作为欧洲一体化最显著标志的欧盟,就需要在平衡内部“老欧洲”、“新欧洲”不同利益诉求外,兼顾整体与美日的战略协调。即便是“老欧洲”代表英国,在制裁问题上,政府政策与BP等跨国企业的利益纠葛也一直存在。此次行动既包含了各方的战略交集,也交织了内部的深刻分歧,但总体来看,制裁仍成为短期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但我们也要看到,此番制裁本质上迥异于近年西方因核问题对伊朗的制裁。伊朗是美国全球均势政策下,全球战略的制高点,对其制裁有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背景。对俄罗斯的制裁更像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俄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体量巨大,且西方各利益集团与其有复杂勾连,对俄制裁短期不可能撼动大国根基,亦不可能轻易封堵其战略空间,长期对各方而言,均为难以承受之重。西方与俄斗法,并非伊朗问题的简单翻版,二者走势也将迥异。

战略重击下的战术配合

欧美等国以打击战略前沿目标为重点,希图对俄长期发展遏制。这也决定了制裁联盟战术的运用。

首先,奉行“三位一体”制裁策略。在市场制裁领域,中东局势一度使国际油价震荡上涨,欧盟多国采取进口多元化措施,与俄频频牵手,资源大国俄罗斯由此处于相对强势地位。选择此刻制裁打压,彰显了明确的战略遏制意图。技术制裁领域,限制俄获取欧美敏感技术(特别是石油行业技术),近期看,无疑将阻碍俄油田设备更新、油田服务市场发展、油气装备制造业进步,远期看,将打击俄技术密集项目如北极大陆架、部分难开采储量油田及一些页岩油气等战略前沿项目。金融制裁领域,延迟欧洲投资银行等向俄提供金融资助、冻结部分俄银行资金支取,必将提高俄能源领域融资成本。受利空消息影响,早在今年1季度,俄资本外溢额就高达600亿美元,相当于2013全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