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摇欲坠的房地产市场对全球经济构成最大威胁之一。建筑和房地产行业不仅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达13%,它们还构成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世界各地大宗商品出口国的指路明灯)的主干。因此,有关房地产市场活动疲弱的消息本身就令人担忧。更令人不安的是,人们对北京方面阻止低迷失控、进而发生崩盘的能力开始失去信心。

一连串消息都描绘出黯淡的局面。7月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调查覆盖的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出现月度环比下降的城市有64个,这个比例是自2005年开始记录以来最高的。开发者正在收缩新的投资,7月售出的楼面面积同比重挫16.3%,跌幅比6月大幅加大。

按照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常驻香港的王志浩(Stephen Green)的说法,这些不断加深的疲弱迹象意味着,未来六个月可能是中国房地产成败见分晓的关键期。他和其他一些分析师预计,北京方面将试图阻止崩盘,但有人怀疑此类干预的有效性。主要的问题是,正受到存款流失和手续费收入减少(因为它们的影子金融活动受到限制)挤压的银行,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向房地产和其它受产能过剩和增长放缓困扰的行业放贷。

死气沉沉的市场反应也困扰着地方政府的努力。自6月初以来,36个城市放宽了“限购令”以提振住房销售,同时开发商纷纷降价。但是,6月和7月的销售还是大跌,早期迹象似乎表明,8月的销量也相当低迷。的确,地方政府的某些举措,例如西南省份四川出台的补贴银行、鼓励它们发放房贷的措施,在未能激发任何动静之后已被撤回。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研究机构《中国投资参考》(China Confidential)收集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面向购房者的房贷发放越收越紧。

当然,北京方面的政策选择储备仍然十分强大。仅举几例,它可以下调利率,下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要求以提高流动性,以及通过央行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不过,这些措施的风险在于,它们可能加剧北京方面坚称要解决的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问题。

在某个层面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国内问题。在另一个层面上,它说明了发展中世界对于其内部的抽搐是多么脆弱。数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以及哥伦比亚、智利、俄罗斯、巴西、印度和秘鲁,都有可能因为基础金属和其它大宗商品的出口需求大幅下降而受到重创。中国是此类大宗商品的价格制定者。

中国房地产繁荣的规模——以及任何崩盘将会产生的冲击波——是令人生畏的。在2011年和2012年的短短两年里,中国的水泥产量超过美国在整个20世纪的水泥产量。信贷总量对GDP的比率从2008年的140%升至今年6月底的250%以上,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增长是房贷。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介绍,90%以上的城市家庭已经拥有至少一个家,而拥有公寓住房的家庭近76%的资产是房地产。

为了中国自己,也为了整个发展中世界,北京方面应加倍努力确保中国楼市软着陆。在美联储(Fed)变得比较鹰派之际,全球经济最不需要的情况是中国房地产崩盘。

译者/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