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

一、“汉奸”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账号下面跟满了要求“给中国人民一个说法”的跟帖——其日本分社社长韩晓清那篇《认真反思日中关系,冷静评判香港保钓者行动》引发强烈不满,抗议者中包括对这家最高党报转型“公知”表示反对的左派民众,而主力确是一腔热血的爱国者,他们指责一味强调经济发展罔顾领土尊严是“软骨头”。

前天下午首发于环球网时,这篇文章还未引起多少波澜,但在多家门户网站昨日首页展示,并突出其中直斥保钓人士登岛是“害国行为”的论述后,韩社长戴定了“汉奸”的帽子。虽然胡锡进的下属们紧急地将她的身份更改为日中新闻社社长,但张宏良、李牧等已经要在微博上传播其日文名“石川尚代”:“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却弄个日本娘儿们当社长,还一口一个‘我们国家’,冒充中国人的身份教训中国人,批判爱国主义,散布汉奸言论,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

公开斥责韩晓清的甚至包括了她理论上的同事——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他在昨天傍晚高兴地宣布韩文已被从环球网上删除:“但我们要永远记着这个作者、这篇文章,记着它的立场观点,记着它对日本的好,记着它对保钓人士的恶……有些人连最温和的抵制日货都不肯,还有一点血性、有一点原则吗?能让人家尊重吗?有人反对的理由是自己也会遭损失,天下哪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一点亏都不肯吃,能干成什么事?”

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晨那篇《海外华人声援“保钓”》,以及新华网此时头条《日本“歪曲历史”邪风当止》时,不知会不会让林社长消消气。而且,央视昨晚新闻1+1也已经在高呼“保卫钓鱼岛”时,由主播白岩松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谈及韩晓清之文:“无论这篇文章因何出炉,它发出的不同声音,以及它所代表的特殊媒体背景,都让它在今天引发了一些波澜。在当下,到底该如何看待民间团体的保钓行动,不同的舆论似乎发出的也是不同的声音……这篇文章还是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可能在几个方面如果处理得更妥当可能更好一些。这个文章有几个地方用词显得偏激一点。另外这个文章据说在日本最先用日文发的,后来翻译转载到中国的网络上。如果道理主要讲给中国民众听,首先不应该在日本用日文来发表。再就是谈到了中日建交以来,双方领导人决定搁置钓鱼岛这样暂时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获得很多机遇、资源、贷款,举了很多具体例子。同时也要说明一点,日本也从中日建交,中国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很多巨大的利益,这样的判断应该比较完整一些。”

当然,白岩松也没有忘记环球时报那篇把钓鱼岛和战争相连的社评,甚至引用了那段“激进者不怕出事,甚至怕不出事,期盼用更大胆的行动‘倒逼’各自官方‘前进一大步’”的内幕推测,但他也还是要批评拔掉大使国旗并不“正当”,而且“以我的名义写的抵制日货的短信……真的不是我写的”。

环球时报也已把握节奏,今日头版大标题写明“日本首相寻求缓和关系,驻华大使淡化‘遇袭’事件,野田亲笔信被送到北京”,并有社评《日本放弃联美制华是中日缓和关键》:“日本首相野田通过日高级官员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带来亲笔信。据日方透露,野田在信中对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出现的紧张局势表示担忧。信中希望两国把握大局,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我们愿意相信这是日本发出的不希望继续激化中日矛盾的重要信号。在日本官方多次提及‘在必要时向钓鱼岛地区派自卫队’,以及反复强调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之后,野田首相又摆出了一个软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