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害者和偏见

对“偏见”的抨击出现在新闻联播里,这档央视新闻节目昨晚向亿万城乡观众讲述《伦敦奥运会多项赛事判罚引争议》,记者何润峰在伦敦眼摩天轮前发表短评:“造成错判、误判或者其他争议性判罚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裁判不够专业,比赛规则存在灰色地带不够精确,或者裁判出于种种复杂的考量对东道主选手的特殊照顾。也有观点认为,这些争议性判罚的背后往往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

为了避嫌,人民日报甚至连中国选手汪鑫因被裁判拒绝擦汗而导致伤退的冤情都不提,只以印度、韩国代表团遭遇为例,聚焦《伦敦奥运误判连连》。其海外版则在版面上出示了一张模拟黄牌警告,声称“错判漏判误判层出不穷偏见,成见短见随处流露,‘裁判门’搅局伦敦奥运”。官方微博更进一步,今晨断言:“如果仅由裁判的个人判断出现失误倒也情有可原;但如果误判或争议判罚是出于其他目的,那需要反思的不仅是伦敦奥组委。”

中国青年报亦发表评论员曹竞之《申诉里的傲慢与偏见》,以中国自行车队就女子团体争先赛被改判一事提出二次申诉为证,强调国际自联“这种不屑因为太过明显,显然已无法让人把它当成一起简单的犯规改判事件来看”:“中国队不是输不起,但不能输得不明不白。中国选手可以输给对手,但不应该输给对领地自我保护到无理程度的傲慢与偏见。”

京华时报不畏延时,把中共中央机关报昨天那篇《双重标准有损公平正义》放在今日评论版最上方,重申“杂音和干扰阻挡不了中国体育的进步。我们渴望在融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过程中做出更大贡献,我们也呼唤奥林匹克运动给予中国体育更公正的待遇。”

是的,偏见。继揭发伦敦奥运会各种“乌龙”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媒体开始向“裁判不公”开火,除了在女羽问题上未达成共识以外,他们一致支持“勇敢维权也是奥运精神的体现”。

昨晚中国体操运动员陈一冰憾失金牌更加深了这种对“偏见”的推测。“陈一冰忍泪微笑受访称心很痛,女记者哽咽与其相拥”、“观众嘘冠军”、“颁奖仪式所获掌声远超冠军”、“BBC解说不解吊环决赛”、“三大社喊冤”——这样的标题在门户网站专题顶端四处可见,编辑们专门制作出与那位巴西金牌得主动作进行对比的视频;都市快报把陈一冰狠狠亲吻吊环的瞬间放大,为这位退役老将献上一首《吻别》——“竞技场上有三种人:冠军、输家和赢家,陈一冰曾经做过第一种人,昨天他是最后那一种人,带着骄傲离开,赛场之外,拥抱新的生活”;扬子晚报说《全世界喊冤,一冰很大度》,几乎要以“千古奇冤”岳飞的名义送去《另一面金牌》。

根据体坛周报引用黄玉斌分析,是“裁判把厚礼送给了下一届奥运会的东道主巴西”,新浪更在今晨发表这位中国体操队总教练的愤怒《体操史上黑暗一天,吊环裁判羞愧吗》,搜狐和腾讯则已加上何可欣高低杠昨晚同摘银牌后的分析:《中国体操遭打压,为08年获利还债》、《1夜意外连失2金!中国体操还北京奥运的账?》。这种对幕后黑手的分析在凤凰网上更加深入,除了把黄教练那句“你们和强盗没分别”放在首页头条外,更推出专栏作家观感《陈一冰被“黑”是奥运的一部分》:“在奥运会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政治化的大背景下,奥运金牌、奖牌,甚至比赛的过程,往往会成为各方交易的筹码。裁判绝不会是幕后的庄家,与运动员一样,他们也只不过是棋子罢了。真正的庄家是背后的各路政客们,他们让奥运会变成了印钞机,让奥运会变成了政治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