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答薛涌先生《怎样看中国人口的现实和未来?》

我最近的专栏文章之所以从经济领域转向人口领域,是因为人口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国运,人口与制度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两大关键要素。

任何探讨,都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以理智的态度进行分析,煽动某种情绪有可能酿成不可逆转的后果,笔者之所以用刺眼的“反智”命名本组专栏,是因为看到了过多的文章在煽动情绪,把生育与种种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并且使用了不恰当的类比。理智地探讨生育问题,是为了让人的生活更加体面、有尊严。在这方面,薛涌先生做得很到位。

本文将从人口出生与水资源角度,继续论述计划生育、优生优率的必要性。

如果放松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

按照国家统计局今年8月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2011年末,中国大陆人口总量为13.47亿人,比2002年增加6000多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53%。2011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1.93‰,全年出生人口为1604万人,出生率比2002年下降了0.93个千分点。2002-2011年中国平均每年出生人口为1603万人。

从反映净增长的自然增长率来看,2002年的6.45‰降至2011年的4.79‰,下降了1.66个千分点,其中出生人口16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从历史上看,这样的增长率处于中位水准。值得关注的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幅提升,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而2010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9.6岁,其中高收入国家及地区为79.8岁,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为69.1岁,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看齐。据卫生部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解读,到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7岁,中国人口数量达到15亿也许用不了十年。

在上述数据中有个致命的漏洞。在出生率计算中,没有划分高生育率与低生育率组群的不同,事实上,在中国有的地区出生率高,而大城市出生率较低。在设计模型时,这一不同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现在假定一组人群总人口为100人,男女各50。以简单的方法,分为A、 B两个组,人数各50。A组设定人口生育率较高,平均每个妇女替换生育率为3,而B组妇女选择不生育。如此一来,整个组群的平均替换生育率为1.5,甚至大大低于发达国2.1的人口替换生育率。

且慢高兴——在经历一代人周期之后,A 组人群数为75; B 组人群数为0. 两组总数为 75;A 组生育率仍然是3, 但 B 组已消失,所以整个平均生育率窜升为3!也就是说,高生育率组别最终将取代低生育率组成,主导人口的出生。这一简化的模型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组群人口出生的不均匀,会造成信息的严重扭曲,也会造成出生人口的严重扭曲,平均值不仅在计算收入时会误导,在计算人口出生率时也会误导我们的思维。

当然,在计算出生率时,A组的下一代有可能会改变想法,不再维持高生育率。但这是需要前提的,也即这个社会的城市化、收入分配较为均衡,多数上过上体面而有理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