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全球财富杂志500强的排名又一次出炉了。中国大陆的企业又一次刷新了去年创下的记录,以95家企业上榜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排在了全球的第二位。

在媒体和往年一样高度关注中国上榜企业大多是在垄断行业的大型中央国有企业的同时,最近一段时间困扰中国经济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一个多月前的“钱荒”,特别让人想到一个相对没有收到足够的关注的“挤出效应(crowdout effect)”的问题。

那么什么叫做挤出效应呢?最初源自经济学家对于凯恩斯学派利用政府消费,利用政府的刺激来推动经济发展提出一种质疑。很多经济学家指出,在政府通过政府消费和投资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的时候,固然可以创造一种新的需求,也可以在短期推动经济发展。

但是,随着政府提供大量的投资和刺激政策之后,就会对于原来存在于经济中的私营经济,或者市场经济中原有的需求和投资的动力,形成一种压抑和挤出的效应。这可能因为政府进行了大量投资,导致社会利率水平上升,也导致很多原本可以进行投资和生产的民营企业,因为成本上升而决定不再进行投资和生产了;也可能是随着政府投资提供越来越多的产品,导致私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挤出效应”问题的核心在于无论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还是一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发展,需要给出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评价。我们不能只是因为看到一个经济里面一个部分的发展,就盲目地认为这一定是一件好事。因为很可能从总体经济的角度看,随着经济中某一部类的发展,可能会替代经济中其他部类的发展,甚至有可能阻碍或者破坏了经济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那么具体到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有可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挤出效应:这里面很直观的一点,就是在过去几年大家常说的的“国进民退”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国有企业利用资源,资金,监管上的优势,占据了大量本来属于私营企业,或者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产业的逐渐集中化,集中甚至垄断领域的消费者往往要支出更高的价格。不但如此,很多大型企业,利用他们在垄断在行业里的优势和高额利润,来补贴他们进入到那些原本竞争比较充分的领域。久而久之,又有可能创造出新的集中和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在人才,原材料、和经营方面的优势。给那些没有垄断资源和优势企业的发展和存活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大型企业因为其规模和运营的相对稳定性,也会特别得到银行的青睐。出于风险考虑,银行很可能会更愿意以较低的利率放贷给大型企业,而不愿意以更高的利率房贷给中小企业。这从一定程度上间接挤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也也进一步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大企业发展的挤出效应并不仅仅局限在价格信号和需求环节,而是可能在各个不同领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另外,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政府行为的挤出效应,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影响是非常不同的。在经济运行远远不能达到完全产能水平的时候,政府消费和刺激可以对进一步提升刺激和提升整体经济,产生较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