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基于夏天的民调预判秋天的选举。西方选民已不再像以往那样坚定地忠于某一党派。信仰、阶级以及城市出身等经典预测指标的可靠度就像天气预报一样。不过,目前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的民意支持率稳定在42%的水平上(而2009年竞选时的民意支持率为34%),这个数字比反对党社会民主党(SPD)与绿党(Greens)的合计民意支持率还要高出一点。默克尔有望在德国总理的宝座上继续坐上4年。

那么,默克尔的小伙伴自由民主党(FDP)的情况又如何呢?自民党的民意支持率徘徊在5%左右,而若想在德国联邦议院(Bundestag)内占据一席之地,选举时的得票率至少要达到5%。不用担心。尽管德国人对这些自由市场主义者嗤之以鼻,但最终还是会把票投给他们,即便只是为了防止出现高税收保姆国家这个更为灾难性的结果——如果上台的是“红绿联盟”,德国就会变成这种国家。

在最近两次州选举中,自民党进入冲刺阶段时的民意支持率仅为4%,但在选举日当天,其得票率却较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如果自民党得票率达到6%,默克尔就能寄望于总计执政12年了——这比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的执政时间还多出一年。

这两位女士有着天壤之别。撒切尔喜欢针锋相对和直击对手软肋。默克尔的温和姿态背后隐藏着十分精明的头脑,她的生存能力极强。她在威胁变成现实之前就能嗅出其气味;如果抵挡不住威胁,她会转而御威胁而行——把自己以前的信念抛在脑后。福岛(Fukushima)核危机爆发后,默克尔下令关闭德国的反应堆——尽管她在那之前不久才刚刚通过延长这些反应堆的运行寿命取悦了公用事业企业。她宣布了“能源转型”(Energiewende)计划,欲把德国建设为一块只允许“可持续”能源流动的乐土——这是一种180度的政策转向。

默克尔的话说得既含糊又漂亮,她不愿作出承诺,时刻准备抛弃不合时宜的政策。为了不让这一切听起来像阶层机会主义(rank opportunism),我得说这种策略背后有其战略意图。技术上的术语叫做“不对称遣散”(asymmetric demobilisation)——这种战略与政界人士通常在选战中采取的战略截然相反。经典的选战教科书指令是,把一切事情整理好,提振支持者的投票热情,把他们拖到投票站。这正是社民党人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在2002年采取的做法。当时,他在伊拉克战争前夕把自己的反美“枪口”对准了小布什(George W Bush)——他对手的民意支持率在夏天时还领先他12个百分点。默克尔的计划则是抚慰对手阵营的选民;不去激怒他们,而是通过降低他们的投票热情来赢得选举。

2005年,默克尔仅以数千票的优势勉强胜选。在经历这场近乎灾难的选举之后,她是如何做到上面这一点的?办法是向左转。10年前倡导自由市场和低税收的默克尔,只不过是以左翼的立场智胜左翼。她向同性婚姻和性别配额作出让步。她为民众提供了大量社会福利品,以比法国和英国更快地速度削减国防开支。她是社民党所能期盼的最出色的社会民主派人士。在社民党看来,唯一的缺憾是她不是自己这个党的。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德国实施的监听,是否会在现在至9月22日这段时间里毁掉默克尔?民调结果显示不会。默克尔的领先优势很稳定,甚至还在稍稍扩大。如政治学家所言,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是一个“不那么显著”的问题。而且,红绿两党也无法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数字攻击做太大的文章。2005年选举前两党都是执政党;社民党人还曾是默克尔内阁的一份子,直至2009年为止。红绿两党掌权时,也曾品味过美国这棵大树上结出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