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中国媒体都会将聚光灯对准靖国神社,在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之争而发生形势变化的今年,亦不例外。

昨天早间,中新网发出快讯,引用日本共同社消息称:“从相关人士处获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5日的‘战败日’不参拜靖国神社,但决定作为自民党党首自费献上玉串料(即祭祀费)”。迅即推上首页之时,腾讯拟了个“日首相安倍8月15号‘战败日’将不参拜靖国神社”的标题,搜狐则是“安倍将在日本战败日向靖国神社献祭祀费”。

这种一正一反的观察角度,在人民网首页的概括中,定义为“曲线拜鬼”:“据日媒分析,安倍之所以选在15日的前一天宣布自己不前往参拜,但提供祭祀费,意在向其主要支持阵营——保守派表明向‘战殁者’表达‘敬意’的立场不变,同时,认为此举能够‘顾及’到周边邻国和亚洲国家的忍耐限度”。

正如人民网这篇《8.15不拜鬼改给祭祀费,安倍态度暧昧为哪般?》中所回溯,警报声此前即被拉响。其中,有一段来自“国际友人”的批评声,获得了前天晚间央视新闻联播的特别推介:“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日前在出席广岛遭原子弹轰炸68周年纪念时,向日本民众发表演讲,他批评日本政府无视历史,没有对二战的反思,因此不值得信任。奥利弗-斯通认为,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战败国,但二战以后,德国进行了反省,政治家们也向受害者郑重道歉。多年来,德国一直成为欧洲倡导和平的主要力量。他发出质问,日本为什么不是这样。日本广岛每年都举行活动,纪念广岛原子弹爆炸中的死难者,但近年来,部分日本政客借助纪念活动的机会,片面强调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到过原子弹轰炸国家,却只字不提正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负隅顽抗,才遭受到原子弹袭击的历史背景”。

作为中央喉舌,人民日报的喝斥来得还要更早一些。在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日第二天,即刊登《日本“拜鬼”闹剧当休矣》:“本该带着对历史的深刻反省来祈福和平的日本,却处于‘拜鬼’的喧嚣之中。是日,日本右翼政客纷纷放言,将选择‘8·15’战败日参拜靖国神社,身为首相的安倍晋三则对媒体声称,内阁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决定,他将不会要求或者阻止参拜。年复一年‘8·15’,因为日本政客一再出现罔顾侵略历史的“拜鬼”事件,历史的伤疤被一次次撕开。每每临近这个日子,日本右翼政客便在扭曲的战争观和历史观驱使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耍手段……‘拜鬼’事件给亚洲人民带来何等感情伤害,日本政客心知肚明。问题是,在当前政治右倾化的社会背景下,那些政客就是要为政治投机下赌注,甚至置良知于不顾。安倍本人的一系列“垂范”也在推波助澜……几天前,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竟然还抛出‘纳粹式修宪’之说,并宣称不向为国捐躯的人表达敬意和感谢是不正常的,应该参拜靖国神社。简直到了毫无顾忌地挑衅人类良知的无耻地步!”

如今,既然认定安倍之举是“战败日曲线‘拜鬼’”,最高党报就继续向其“内阁右倾化立场”开火。在宣布“韩国议员前往日本抗议”、“亚洲国家严重关切”之前,首先声称“日本各界充满对反对安倍内阁参拜的声音”:“联合执政党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一直反对安倍内阁参拜靖国神社,认为此举会破坏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日本宗教界对于首相或阁僚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十分担忧和警惕,相继宣布反对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由传统佛教各宗派组成的全日本佛教会8月5日向首相官邸递交文件,要求首相及阁僚不要参拜靖国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