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日本“大家来参拜靖国神社”超党派议员联盟102名成员和另外3名国会议员参拜了靖国神社,其中包括安倍内阁两名阁僚。另有约100名国会议员由秘书等代为参拜。此举再次挑动中韩两国神经,引发强烈抗议。
靖国神社为何成为影响中日、韩日关系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化解?欲求化解问题的路径,首先须追溯问题产生的根源。
1869年,明治天皇为了祭祀在戊辰战争中阵亡的3500多名官兵,敕令建立了《东京招魂社》。1879年,东京招魂社取义中国古籍《左氏春秋》第六卷僖公二十三年秋“吾以靖国也”一句,改名靖国神社。“靖国”意为“镇护国家,使国家永保安定”。之后,日本对外战争中阵亡的军人、军属和准军属,均被合祀于此。现靖国神社共合祀2,466,532亡灵,其名字记于灵玺奉安殿内的灵玺簿,其中包括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1000多名乙级和丙级战犯。
1945年前,靖国神社归陆军省和海军省管辖。战后,因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精神支柱,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曾计划将其烧毁,罗马教皇代表布鲁纳·比特鲁劝阻他放弃这一计划,理由是:“不管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向为国家捐躯的人们表示敬意是人类的'自然法'。烧毁靖国神社将是一种罪行,并将在美军历史上留下污点。”不过,真正使美国决定保留靖国神社的,是对因此遭日方激烈抵抗的担忧。《有关靖国神社之未来的见解》的机密文件写道:“应该保留靖国神社,废止恐引发事端。”
1959年10月,日本厚生省向靖国神社提供了一份“祭神名单”,要求将乙级和丙级战犯合祀于靖国神社并获准。1966年2月8日,厚生省又向靖国神社提出,将14名甲级战犯也合祀于靖国神社。经多年周折,此要求最终于1971年获靖国神社崇敬者总代会批准。1978年秋季例行大祭时,14名甲级战犯按祭祀程序被合祀于靖国神社。据称天皇裕仁对此流露微言。2006年7月20日,《日本经济新闻》在头版显要位置刊载了原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笔记,首次披露了天皇裕仁对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的上述态度。这一报道旋即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翌日,《日本经济新闻》办公大楼遭汽油弹袭击。天皇是否真有微言无从查考,但自此天皇不再参拜靖国神社,属不争事实。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韩两国强烈反响。“靖国神社问题”遂正式形成。但是,中曾根康弘本人或对此始料不及。翌年8月15日,他不仅没有再去参拜,而且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写了一封信,点出了“靖国神社问题”的症结:“我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尊重国民感情,悼念为国牺牲的普通的战殁者。”“但是,不幸的历史伤痕依然深深留在亚洲近邻各国国民的心中。以官方身份参拜供奉着对侵略战争负有特定责任的领导者的靖国神社,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将伤害贵国和亚洲邻国国民的感情。”毋庸赘言,“靖国神社问题”就是由民族感情的摩擦点燃的。
为了避免摩擦产生,中曾根康弘提出了“分祀”,即将合祀于靖国神社的14名甲级战犯移出靖国神社另行祭祀的构想。1999年,小渊惠三内阁的官房长官野中广务表示,“战争责任总要有人来承担。甲级战犯应当承担战争责任。分祀能为各国首脑献花创造条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