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任总理朱镕基,2003年春卸下职务,退出政坛,从此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近日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却在全国舆论界掀起一股朱镕基效应。
我参加了8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举行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新书首发式和8月14日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的朱镕基新书出版座谈会。服务过毛泽东读书、参加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编辑工作的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学者杨春贵、郑功成以及朱镕基带的第一位博士生赵平,都称朱镕基是“崇敬和爱戴的国家领导人”。
作为朱镕基的老部下(他任上海市长、书记时,我任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他出任国务院总理时,我任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我深感朱镕基从政时期留下的宝贵财富,仍值得今天为政者借鉴。
改革的勇气和行动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朱镕基在上海担任三年多市长、书记,后到国务院担任十二年副总理、总理,于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离开政坛。这一段历史,正是上海从艰难蹒跚到重新崛起的时期,也正是中国经历错综复杂斗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
1987年底朱镕基成为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候选人。当时的上海的局面可以说错综复杂。经济上是工业生产滑坡,财政收入在减少,甲肝疫情在蔓延,全市有30万人感染了甲肝。市政建设欠账多,行路难、吃菜难、住房差,市容脏乱差,老百姓怨言不少。又面临国内外政治风波的冲击,世界各国经济制裁使上海经济雪上加霜,中国国内“左”的思想对改革“姓社姓资”的问题也摆在面前。
朱镕基当时顶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在上海这个世界瞩目的城市,希望大胆尝试力图突破。就是常说的“事到万难须放胆”。中国第一个“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的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就是当时建立的,当时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加快了上海引进外资、扩大开放的步伐,后来还在全国得到推行。这些尝试还包括建立第一个联合证券交易所,首先开始全国金融体制改革、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浦东实行开放开发,把上海经济推向与世界经济接轨:关税豁免、自由进出、土地批租、引进外资银行等“自由港”特殊政策,其实是在将上海努力打造成“社会主义香港”。
1991年4月,朱镕基到了国务院副总理的领导岗位,先做的一件事是解开困扰中国多年的“三角债”资金链死结。1993年通胀高企,他配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实施了加强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目的就是治理中国经济乱象。在中国中央政府确立了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后,他所做的都是改革:包括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国企改革、外贸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1998年的住房体制改革。从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后,朱镕基在副总理、总理岗位上的十年,就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加入世贸也是一样,当年朱镕基与江泽民做出加入世贸的决策时,其实顶着“卖国”的骂声。如今再看,下一个十年中国的发展,包括以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从而取得经济成就,都源于当时的大胆决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