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法国标致雪铁龙(PSA Peugeot Citroën)的7名管理人员和中国长安汽车的5名管理人员齐赴中国南方城市深圳,为成立一家新汽车工厂做准备工作。3年过去了,两公司各占一半股权的合资企业——长安标致雪铁龙(Capsa)正处于产品上市的最后筹备阶段,一家占地100万平方米的工厂即将投产,并将于今年9月推出“DS品牌”的中国产高端车型。长安标致雪铁龙的总裁吉勒斯•布萨克(Gilles Boussac)在会见中方人员占多的管理团队期间表示:“因为我们完全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大家想把事情做的尽可能完美。中国的情况往往是,如果想要重做或者改进某些东西,需要耗费数年时间才能做到。”

不过长安标致雪铁龙的组建者并非从零开始,他们可以吸取全球汽车企业与中方伙伴30年的合作经验。

国际汽车行业高管确信,合资企业模式依然是吸引中国顾客的最佳方式——如今中国人每年购买逾2000万辆新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他们对这种笨拙、并且存在独特管理挑战的企业组织形式的热情掩盖了合作之路从不平坦的事实。

共同目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合资汽车企业的成立目的是互惠互利,但也带着相互怀疑的色彩。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薛求知(George Xue)表示,这些合资企业“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中国鼓励发展合资企业的主要目的有三:“发展工业、实现技术升级、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国际汽车制造商之所以愿意与中国的国有合作伙伴分享它们的制造技术和专业知识,是希望(最初通过地方政府合同)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合资企业是奇怪的产物。中国大型国有汽车公司频频与外国竞争对手建立关系。例如,上汽集团(SAIC Motor)成立了104家合资企业,包括两家最大的——一家与大众(Volkswagen)合作,一家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合作——一而且自己还有独立的汽车生产业务。但这些企业如今都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在4月上海车展举办前,大众与上汽庆祝了第一辆中国国产桑塔纳(Santana)诞生30周年。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与国际企业合作推动了本土汽车生产的变革。通过合资生产,中方合作伙伴实力大增。在上月亚洲博鳌论坛的一场圆桌会议上,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把“上汽从一家地方小企业发展成‘财富500强’企业”归功于经济开放以及与国际汽车制造商的合作机会。中方似乎也重视从合资企业中学到的管理经验:胡茂元及其副董事长曾是上海通用的总裁。

同时,相互之间的猜疑逐渐减弱。G•E•安德森(G.E. Anderson)在《代驾司机》(Designated Drivers)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标致与广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合作充满“仇恨,尽管中国工人在学讲法语,但法方工作人员似乎无意学习汉语”。中方还对法方严格的生产方式不以为然,而法方拒绝按照计划出口在中国制造的标致汽车,因为担心质量差会损害其品牌。相比之下,长安标致雪铁龙的管理人员同时使用英语和汉语,这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汉英译员更加容易找。

长安标致雪铁龙深圳工厂看上去与欧美汽车工厂没什么差别,不过管理人员夸耀,深圳工厂更加集约化,因此更加容易运营。这家工厂吸取了精益生产技术,例如沿着生产线安装模块化塑料架和电车。在一次典型的中国合资企业内部谈判中,法国团队不得不设法说服中国合作方,投资采用这样的架子比成本更低、但固定的金属架更加划算。为了预防潜在的冲突,长安标致雪铁龙的工人在参加第一期培训时被要求带上自己的工具,这有助于把他们的工作方法融入到工厂的规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