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李克强首次出国访问的行程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在亚洲,他选择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欧洲则是瑞士和德国。的确,久拖不决的边界争议、对亚洲领导权的竞争,让中印关系充满挑战,但在欧洲,以法国和英国的规模,以及与中国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来看,似乎是更合理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习近平在4月选择以俄罗斯作为自己就任来的第一个出访国。所以在中国两位领导人的履新访问计划中,并没有美洲、中亚、中东或非洲国家的位置。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在未来十年里,中国经济有望在总规模上接近美国,而这将不可避免地深化并拓展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孤立的中国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中国的持续崛起有赖于成功融入世界体系。

然而,中国颇为独特的历史则意味着,今天它在国际社会里并没有多少举足轻重的朋友和可以长期维系的盟友。正如它的名字所显示的,几千年来,中国认为它是世界的中心,无法想象其他国家可以与它平起平坐。在那个年代,中国并没有结交盟友的想法,因为没有这个必要。1793年乾隆皇帝对马戛尔尼勋爵(Lord Macartney)率领的英国贸易使团的回复中,就表达了这个意思。乾隆皇帝表示普天下的所有国家及其君主都在沐浴“天朝”的恩德,通过陆路或海路送来了昂贵的贡品。“天朝”无所不有,外来的“奇技淫巧”没有任何价值,其制造品也没有任何用处。

到了20世纪上半期,美国在中国内战中对今天退据台湾的国民党的支持,为当今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不平静关系埋下伏笔。根据1979年的《与台湾关系法》,美国政府在任何台湾与大陆的冲突中都负有支援台湾的义务。直到1971年,中国共产党征服中国大陆22年后,国际社会的大多数主要国家才追随美国,承认毛泽东领导的北京政府是中国合法政府。

今天,中国的迅速崛起正在扰乱1945年以来的全球势力均衡。但中国仍处在它长期的“光荣孤立”符咒的影响之下,如果邻国联合起来抵制中国影响力的提升,这个国际舞台上的后起之秀仍很有可能被孤立,落到孤家寡人的地步。

因此,随着中国自身实力的增强,面对以美国为首的、排除中国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中国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来在世界各经济大国中寻找战略盟友。或许与中国关系一直不温不火的印度能成为中国的好伙伴,但也许不会成为紧密盟友。中印关系的持续发展可以在东亚制衡美日联盟产生的影响。但巴基斯坦是一个问题,它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真正的长期盟友之一,却是印度的传统敌人,这可能限制中印友谊可以达到的热度。

欧洲虽然经历了经济危机,但仍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就其经济规模以及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领导力来说,具有优先的重要性。李克强首次出访选择德国和瑞士显示了中国在欧洲选择盟友时秉持的标准:经济上稳定,拥有足够的能量和影响力,地理上处于欧洲心脏位置。德国、瑞士都和中国形成了稳定的政治经济关系。两国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进入中国投资。事实上正如李克强指出的,瑞士电梯公司迅达集团(Schindler)与中国企业成立了1979年之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85年德国在中国成立的两家著名的汽车合资企业(德国大众分别与“长春一汽”、“上汽集团”成立)都已成为市场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