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宪政”之争,拜登那几句批评中国不能“另类思考”和“自由呼吸”的话,在大洋此岸掀起的实在算不得什么轩然大波。只不过,对中国现状的感知不同,反应也就不同。

比如@今晚报,为其“另一种声音”栏目新选的批判对象,就是@假装在纽约那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343名中国留学生联名抗议……从小埋在他身体里的爱国主义感情……”。原文摘录由环球时报昨天刊发的新闻《美副总统称中国不能自由呼吸,中国学生要其道歉》,以及@假装在纽约声称“觉得他说得都挺对的,并没有侮辱中国的意思”的帖子,这家天津老牌媒体批评右派公知又在“编造心理活动抹黑‘爱国主义’”:“这么快就忘记了你翻译的奥巴马演讲?‘你们这一代人身上充满了最鲜明的美国精神——那就是热爱国家的人民能够改变他们的国家。’”

在网络舆论场上,能这样旗帜鲜明地宣扬“爱国主义”的市场化媒体账号,大概除了环球时报就要数今晚报了。多数派不以为然,例如,@南都评论就是站在@假装在纽约身边一同嘲笑:“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留美学生要求拜登道歉,提出了‘另类思考’,享受了‘自由呼吸’,更以正统的方式爱了一把祖国。不过,这也不禁让人想起那个经典的前苏联笑话”——配图显示,那个前苏联笑话是“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对勃列日涅夫说:‘我们美国很民主,美国人可以在白宫前骂美国总统。’勃列日涅夫说:‘这有什么?我们苏联人也可以在克里姆林宫门前骂美国总统!”

的确,当中国留学生张天璞带头写出抗议信的消息传回国内,网络舆论场上更大声的不是后援团,而是讥笑,讥笑这位“爱国青年”其实是“不打自招”,因为他只有在美利坚才有可能公开要求国家领导人正式道歉,才有可能真的“另类思考”、“自由呼吸”。至于对中国的批评,在这些异议者眼中,那只是对中共执政者的批评,民众自己完全无需感到羞愧,甚至应该感谢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于是,@徐昕已经用上激将法:“我认为,那些抗议的留学生应该有骨气,如果拜登不道歉,他们就立即回国,以示严重抗议!”

虽然这场风波总体来说并没有引发中国媒体的集中报道,但腾讯还是决定动用今日话题栏目分析《拜登批评中国何以引起风波》。在张天璞看来,拜登演讲时所用的nation一词“牵扯到一个族群甚至说种族……不是说中国不行而是你中华民族不行”,但根据腾讯责编张德笔的分析,“其中可能存在误会”:“揪住一个措辞不仅太过敏感,而且这样的纠结本身可能也站不住脚。英国著名刊物经济学人有一篇文章用很大的篇幅否定了中国留学生的看法,认为美国人并不讲究这样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nation和country是可以混用的。”

承认“中国留学生把拜登的批评理解为是对自己的批评,也没错”,腾讯更建议“面对批评,敏感愤怒不如闻过则喜”:“拜登的言论中到底有多少欠妥的地方,见仁见智,不过即便有,也未必要斤斤计较。正如知名网友和菜头所言,‘我非常不喜欢这种辱华事件中透露出的弱国国民形象,自信的人是不受辱的,强者是不受辱的’。而对于‘中国没有最好的大学’这些方面,我们完全应该从善如流。无论是中华传统,还是我们的党和国家,都提倡闻过则喜。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就曾刊文指出,‘对于共产党人而言,闻过则喜是一种基本的党性修养,一种优良的政治传统,一种民主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