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昨天像没事人一样,骂茅于轼,转发北京警方对京温商城安徽女子坠亡案的辟谣,甚至跟帖了一首“梦萦北大”的诗。这位孔子后裔绝口不提自己因为微博“骂人”被判赔偿的消息。

但他的微博老冤家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热烈传播源自当天新京报的报道:“'你说的驴唇不对马嘴……你就是个狗汉奸……”北大教授孔庆东在微博上一句口舌之快,结果却被网友告上法庭。近日,海淀法院一审判决其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200元、给付公证费1000元。”

京华时报今日所刊《名人言论不能背离身份与责任》,即是由作者魏英杰陈述“本人在十几年上网过程中,也被人骂过比这还要狠的话,但恼火归恼火,最终并没有诉诸法律”后的感受,并获新浪推荐:“孔教授因一句骂人的话而受到法律惩罚,这对他本人不失为一件好事,或可使他不至于在背离身份与责任的路上走得太远。这对于名人该如何在公共领域发言,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其意义就在于重申了公共言论的若干原则……特别是在微博这样的公共舆论平台,哪怕数十万粉丝如众星捧月般追捧你,名人也应保持头脑清醒,明白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

而在成都商报和中国青年报的版面上,时评家王石川的情绪更加高涨。《孔庆东败诉,粗鲁不是个性》里,他不仅要把掌声送给起诉者,赞叹“这名年轻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权利意识”,更在文末终将话题引向政治歧见:“需要深思的是,孔庆东何以具有那么强烈的优越感,在他眼中,几乎与他观点不合的人都是‘狗汉奸’。汉奸,这是一个极其严肃而又恶狠狠的称呼,一旦给某人贴上汉奸的标签,就具有置人于死地的杀伤力。无论什么理由都不应该随意给人贴标签,否则就应了伏尔泰的那句话:‘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地走向罪恶。’”

“岂能把粗鲁当个性”这个标题,其实2011年就曾经被孔庆东的批评者用过。是新华社当时因对方“用三句粗话拒绝记者采访、并通过微博炫耀粗话”而发,在那几天里,对孔教授的批评可谓连篇累牍。一年半之后的今天,又是类似景象,潇湘晨报、钱江晚报、广州日报齐声斥责粗鄙情绪,搜狐首页专题《斥责汉奸为什么要罚钱?》更是并举“常被诬蔑为汉奸的茅于轼”和“反日游行,北航教授怒扇8旬‘老汉奸’”为证,强调“乱扣汉奸帽子是不折不扣的诽谤罪”。

相对而言,吴法天就挺难在市场化报章上找到发言机会,他今天一早旧文重贴,举出南方报业网一年半前转发新京报的那篇《频爆粗口,孔教授如何为师“正人”》为证,要替左派朋友表达被羞辱后的不服气:“我希望官媒不是双重标准,也把这话送给更会爆粗口的右派大佬们,他们一直认为骂人也属于言论自由。若按同一标准,他们早就被罚破产了”。被举出的反面典型是@张鸣、@程益中、@西门不暗,截屏显示,这些自由派知识分子过往的留言记录中多有“放他妈的狗屁”、“操你妈”等。

吴法天是呼吁人民网不要双重标准,只转发对孔庆东的批评。其实,人民日报昨天就有言在先,《名人微博也只是个人观点》:“严肃的批评文字需要的是功力、积累,还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否则根本就登不上大雅之堂;而微博,尤其是名人微博,刺激才是分量,语出惊人才能招来更多的粉丝,对垒、叫板才可以在网络形成冲击力。在短短几句话中,说理如何说得清楚?事实如何分析得透彻?只有偏激、褊狭、偏颇才称得上是发声洪亮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