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3岁的棉农王富国(音译)家住尘土飞扬的威捷村(Weijie,音译)。他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何时开始在这片土地耕种的。

不过,有一点他相当清楚——他将是家里最后一个在这里耕种的人。他说:“别人都离开了。”他向门外望去,村里唯一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都已人去楼空。

原因很简单。他说:“这里就是没有水。没有水就活不下去。”他家每5天只有1小时可以接取自来水,勉强够给一小块茄子地浇水,并供家人和12只绵羊使用。

“生态移民”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背景下,缺水的国情经常被人忘记。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香港咨询机构“中国水危机”(China Water Risk)的资料显示,在中国的28个省份中,有8个省的干旱程度与约旦和叙利亚等中东国家不相上下。

在王富国居住的甘肃省民勤县,干旱问题尤其严重。以前,这里曾是夹在内蒙古广袤沙漠之间的一片绿洲。离开这里的并非只有王富国的邻居们。1万多人已搬离这里,成为所谓“生态移民”。

中国官员将缺水列为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难题之一,这个问题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层面。今年,中国政府第一次发布各省用水配额,设定了截至2015年的年度消费指标。

中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使缺水问题更加紧迫,因为不断扩张的城市需要更多的水资源。从现在到2030年,预计将有3亿多人转变为城市居民。

这一转型发生之际,中国人正开始对政府的治理方式提出更响亮、更尖锐的批评。在类似Twitter的社交网站新浪微博(Weibo)上,经常有用户上传环境遭到污染的信息。有些用户甚至叫板官员们,问他们敢不敢到自己负责保持清洁的河流中去游泳。政府无力控制河道的消息,经常使其成为民众嘲讽的对象,比如今年早些时候1.6万多头死猪沿着上海主要水道黄浦江漂浮之时。

鉴于缺水可能使经济增长突然刹车,相关的经济问题尤其令人生畏。世界银行(World Bank) 2007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称,水资源问题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2.3%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企业高管表示,缺水已开始改变各个行业的面貌。

世界银行驻北京的水资源专家蒋礼平说:“严重缺水已成为妨碍中国北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中国的缺水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经济增长引发的。随着人们越来越富有,并搬到城市里生活,他们会吃更多的水资源密集型食品,购买更多的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并且在家里用掉更多的水。气候变化也扮演了一定角色,导致降雨规律与河流流量发生变化。而这一切又因承受重压的农业而恶化,中国农业耗水量占到全部用水量的60%。如今,农民们必须挖得更深才能取到水,以灌溉更多的土地。

中国经济增长导致严重的污染,这也使缺水状况更加严重。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夏军表示,“整治污染是中国水政策中最困难的方面。即便在那些不缺水的地区,污染也非常严重,可能使那里的水不可用。”中国主要江河39%的水体毒性过大,不适合与人体有任何接触。

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