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企业家柳传志在企业家社交网站正和岛的 “在商言商”言论引发企业家王瑛“退岛”宣言,自称“只干活不大说话的人”王瑛成为一时舆论焦点。王瑛80年代后期从体制内下海,现居北京,担任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

在这篇讲稿中,王瑛就社会共识、企业家精神、社会转型等话题展开论述。王瑛坦陈,她对柳传志点名批评确实犯“大忌”,因为“企业家中有一个默契,彼此不批评指责。企业家要心疼企业家”,她也在此阐明“明知故犯”的理由。

同时,她亦强调对于摆脱以暴易暴、创造和维护和平转型的追求,主张企业家应与权力切割、在阳光下生存和成长,指出这是企业家阶层获得自身的主体性、获得社会认可、信任和尊敬的基础。本文系王瑛与中欧校友会的一次内部交流,经过作者审阅并授权FT中文网发布。)

大家好!我是王瑛。谢谢大家,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认识大家。

你们秘书长给我出了一个题目“企业家如何推动和参与社会转型”,这个题目让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次分享。我之所以非常喜欢这个题目,和我最近招惹出来的一件事情有关(指“退岛”事件)。

这件事惹来了好多记者。其间,不只一两个记者问我,“王瑛,你好像是个较真,较劲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这是为什么?”我给了他一个理由:我(这样)已经有些年了,挑什么事情做,选择用什么方式做,都有一个追求,就是争取中国能够摆脱以暴易暴,创造和维护和平转型的条件。

最大公约数在于和平转型

近来大家一直在提要达成社会共识,建立共同底线,或者说最大公约数。我主张把最大公约数建立在摆脱以暴易暴、创造和维护和平转型的条件。这关乎整个民族与社会的生存、发展和福祉。我们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够说服和感召越来越多的人,能在越来越多的人当中形成彼此呼应,最终达成社会共识,建立共同底线。

今天主题“企业家如何参与和推动社会转型”有2个关键词,第一个是“企业家”,第二个是“社会转型”。我刚才提到的“共同底线”的表述里有了第三个关键词“摆脱以暴易暴”,第四个关键词是“和平转型”。我想先把我对这四个关键词的理解,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如何定义企业家

先说一下我对第一个关键词的理解。这些天到处可看到企业家是否该“在商言商”、企业家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的讨论。近些年,可在很多场合听到“企业家”这三个字。我想“企业家”这三个字,还是要给些“计较”才是——现在被人称为企业家的人,好像不见得是企业家。

三十年来,中国确实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工商业主的群体,规模很大。我觉得这是个比较准确的说法,叫做工商业主,而不是企业家。这个工商业主的阶层,三十年来,无论在税收、GDP还是在就业的贡献率上,都已经超出了50%,占了一个相当大的比重。可我认为这个阶层还不能够整体上叫做企业家。这个群体的情况很复杂,并不是“企业家”可以概括得了,说得很清楚的。

从90年代后期到现在,尤其最近10多年,在上述群体中,又发展起来了一个可以被叫做现代企业家阶层的群体。这个群体和工商业主,在很多方面已经不一样了。我认为有这样两个基本特征:1、他们选择了充分竞争的行业领域,作为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平台;2、他们选择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