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中国已创造出了一台经济机器,使得短时间内的脱贫人数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国家。中国建起了世界级的工厂、大型现代都市和连接亚洲各国的公路体系。如今,中国想要打造一种不那么切实可见的东西——软实力。

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将重点放在了文化问题上,这令很多人感到意外。官方公告号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国日报》(China Daily)表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只产出了1740亿美元的文化“附加值”。该报进一步强调,中国迫切需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提升国家软实力”。

与五年计划相仿,就连此次全会决议的名称都有些冷冰冰的味道:《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好比蕾妮•齐薇格(Renée Zellweger)在电影《甜心先生》(Jerry Maguire)中向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说,“提一句中共中央决议就足够了。”

中国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软实力呢?创造出“软实力”一词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将其定义为“利用吸引力和说服力、而非武力或金钱,实现自身目标的能力。”他表示,由于软实力的缘故,加拿大或墨西哥都没有为了应对邻国美国、而寻求中国的保护。而中国尽管推行了“微笑外交”,但其邻国仍希望看到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

这个定义可以进一步引申。美国当然没有放弃使用武力。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很多时间里,美国与一个又一个国家交战。但软实力述说着一些东西。许多人(当然并非所有人)相信,美国的行动是出于高尚的意图,因此本质上算是一个善良的大国。这其中带有很大的欺骗性。相比之下,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没打过几次仗,而外界却总是带着怀疑的目光来审视中国。

美国的软实力在多个层面上发挥着作用。尽管那些据称美国赖以建立的原则一直处于尴尬境地,但言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社会流动性等美国理想,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为其提供支撑的是美国的“文化产品”——电影、音乐、哲学著述,甚至政治论战。

相比之下,中国拿得出手的东西不多。我们顶多可以说:中国拥有使得民众摆脱贫困的实用主义模式,以及不干涉主义的指导方针。但中国在经济腾飞方面的成功——部分源于其庞大的劳动力储备——能否输出到其它国家,则很难说。“北京共识”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实用主义和威权政府相结合的形式。不过,这种形式对世界上独裁者的吸引力,可能要比对其国民的吸引力大得多。

中国奉行的不干涉主义也未能发挥软实力的威力。检视一下中国有哪些友好邻邦,就会明白很多东西。越南、日本、印度或俄罗斯都算不上中国的友好邻邦,这些国家对于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都怀有各自的畏惧。要想找出中国的外交盟友,必须把目光投向朝鲜、巴基斯坦和缅甸。

世界上还存在另一种更“软”的软实力,尽管它的好处甚至更不明显。那就是一种文化在结交朋友和赢得仰慕者方面的能力,譬如意大利的美食和时尚所做起到的作用。中国并不缺乏文化资产。无论是唐诗、世界级的烹饪,还是才华横溢的电影导演队伍(其中包括导演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张艺谋),很少有人会对中国伟大的文化成就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