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一家街角小店生意不好,那么最好的情况是,它只是无法帮店主满足最低生活标准,而最糟糕的情况是,它入不敷出,只能靠贷款以及亲戚朋友和好心人的捐助运营。我甚至听过一家店主说,他会采取必要措施维持商店的运营,他还说:“相信我,这就足够了。”
任何类比都不可能完美,但用这样一家小店类比欧元区中没有竞争力的成员国,是相当贴切的了。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德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累计增加不超过13%。在此期间,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了20%到30%,意大利则更高。因而,德国经常账户盈余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而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只能勉强维持平衡,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各种估算数据我们最好是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但它们释放的总体信号还是可信的。如果这些不平衡一直存在,所谓的银行业联盟或者财政协调也回天无力。
创建欧元背后的经济理论(如果有的话)是,单一货币本身,以及成员国应该不可能出现货币贬值这一点,会成为一种协调性力量。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而当前的关系也变得不可持续。上世纪末华盛顿著名经济学家赫伯特•斯坦因(Herbert Stein)曾说,如果一项政策或者一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那么就不会维持下去。但他并没有指出不可持续状态的瓦解需要多长时间。
与此同时,把问题尽可能地复杂化符合欧元区官员们的利益,这样就只有少数所谓的金融专家可以讨论这些问题。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接一个一揽子金融计划和一个接一个的保障措施,来维持欧元体系的运转。但贷款和保障措施无法让不可持续的东西变得可持续。欧元区形势难逃如下几种发展前景。
首先,外围国家的“紧缩”可能成功。这是指,它们被迫承受的需求紧缩,能给它们带来成本和价格相对于其欧元区邻国的下降,使其提高竞争力,最终恢复生活水平,大幅降低失业率。或者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即非价格竞争力的提升:更引人遐想的爱琴海之旅或者阿尔加维(Algarve)更具吸引力的酒店。关键问题是,这种调整需要多少年或者多少个十年。
其次,外围国家经济可能继续停滞。目前,希腊的失业率是22%,西班牙是24%,葡萄牙是18%,爱尔兰是15%,意大利是10%。(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则是8%左右)。我担忧的是,它们的境况还可能继续恶化,导致向外移民。
第三种情形不太可能发生,在此列出只是为了完整性。德国和其他北部欧元区国家可能推出更多“扩张性”(即通胀性)政策,从而减少南部国家的痛苦。或者它们也可能继续无限制地补贴外围国家。
第四种可能是,一个或者更多外围国家退出欧元区。那将产生巨大的震动,不论是在退出的国家还是留下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银行资产中有大量潜在会贬值的欧元资产。但最终,那些“前欧元区成员国”会振作起来,其经济表现将得到更多认可,就如阿根廷当初斩断与美元的联系时一样,其货币曾与美元建立了被认为是不可撼动的联系。一些经济学家可能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希望德国及其邻国先采取行动,退出欧元区。但无论即将到来的德国选举结果如何,这都不会发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