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上海家化在引入平安信托以后,平安信托作为大股东慢慢对公司的管理与发展方向与公司高管产生了冲突。“内斗门”一年多来,暂告一段落,在葛文耀被迫辞任上海家化董事长之后,其一手提拔的家化原总经理王茁,近期也因“内控问题”被董事会罢免职务,目前正在申请劳动仲裁。

两败俱伤“内斗门”

我认为这一冲突事件(以下称为家化事件)可以说是造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目前的尴尬境地一定有违双方初衷。不管是并购也好,还是战略投资,其实和婚姻关系没什么两样。一个成功的战略投资就好比是一个成功的婚姻,需要最基本的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相互欣赏与信任,二是双方需要不断的妥协。这两点任何一点做不到,婚姻就会出问题,同样并购或者战略投资也不会成功。“家化事件”就是这两可能点都没有做到,而且还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就像在选结婚对象时,如果不选适合自己的,光看报价,这样的婚姻怎么可能走到最后?

企业在选择投资者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投资者的投资目的和企业自身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就需要企业做好功课。比如说,这个投资者以前做过哪些投资,他们的投资理念等等。一旦意识到他们和自己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理念,那么不管他们出多少钱,都不应该接受。

资本VS.产业

关于PE(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家之间的冲突,此前也有过雷士照明与赛富基金等不少案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股力量有着内在的矛盾,有冲突并不奇怪。一是投资时间段,PE是短视的,一般来说五年左右,有的甚至更短;二是战略方针不同。对于PE来讲,在投资的那一分钟开始,收益压力就随之而来,PE往往一进门,就开始找快速收益的项目,或者进行一些改革,比如人事变动,这就难免会触到现有企业的一些“雷区”,让现有的管理层很不舒服;三是两方都认为自己可以把公司搞好,企业家认为自己对公司对行业是最了解的,相反PE觉得自己投资过多少多少公司,我最懂应该怎样重组公司,发掘公司内在的价值。

两方面都没有错,关键是如何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并购不是科学,而是一门艺术,能够化解矛盾,能够巧妙地利用双方的资源,把两者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两方面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达成共识,就能实现双赢。

而PE之于公司即如资本之于产业,尽管从表面上来看一个是真正为产业痴迷,一个则是两眼紧盯利润表,难以和平共处;但其实在深一层来看,两者其实有一样的最终目标,那就是公司业绩上升,股价上升。但两者往往在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多快达到这个目标上达不成共识。在双方有矛盾的时候,资本往往强势,因为有钱,有控制权。当然并不是有钱就一定有控制权。像阿里巴巴、脸谱、谷歌,他们就很聪明,通过股权结构的设计,把控制权牢牢地抓在手里。

我认为金融在企业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善于利用资本市场的企业,就如虎添翼,能够把自己做大做强。而相反很多企业家因为没有和资本市场对接好,即使有一身的本领,也出不了头,这就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年的乔布斯,如果没有红杉资本,就没有今天的苹果。金融家可以做到的一些事情,正是企业家做不到的。比如说金融家更了解资本市场,有更多专业的管理能力,善于挖掘企业的内在价值等等。像巴菲特这样的金融家,他不但知道投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时候去投,他更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手,让企业去做企业他做得好擅长的的事。首先他从来不投他看不懂的公司。他投的公司都是好人吃亏时,比如所罗门兄弟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时因为有两个交易人做内幕交易,股价大跌,濒临破产。巴菲特深知这是一家好公司,只不过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所以他买下之后,完全不干涉经营,因为他识才。相反另外有几家公司,他买下是因为管理不慎,而公司的资产是优良的。对于那样的公司,他一买下就替换管理层,甚至自己亲自管理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