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反腐是权力派系斗争的人,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当薄熙来与令政策先后受到调查,我们看到的不是派系斗争与派系平衡,而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试图力挽狂澜的最后努力。

拒绝贪腐是其中的重要步骤。很多人会引用电影《建国大业》中蒋介石退台之前的一句台词:反腐败,亡党;不反,亡国,难啊。在电影场景中,此时蒋氏父子在松树旁一坐一立,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但谁也不会忘记,民国末年恰恰是这对父子的亲属成为最大的、“死不悔改”的既得利益群体,无论是套汇还是套利,无论是披着国有外皮的权贵企业欺凌民企,都有孔氏与宋氏家族的身影。小蒋打虎失败,这是关键因素。

从历史纵向比较,中国人目前吃得饱、穿得暖,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脱贫成绩全球瞩目。2013年3月14日,联合国在墨西哥城发布《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由于最近几年扶贫工作取得意外进展,到2030年全球至多80%的中产阶级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支持“人类发展指数(HDI)”取得进步的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和印度的人均经济产值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一倍。但身处微观市场的人绝没有宏观数据显示的那么乐观,横向与文明国家比较,很多中国人看到的是贫富差距悬殊,权贵企业横行,创新能力缺失,是经济结构与中产收入陷阱,而人们所期盼的道义、公平、财富增长、民企复苏,并没有在这些乐观的宏观报告中有所体现。

公民的幸福感与愤懑感并不来自于抽象的宏观经济数据,而是来自于本地经济状况、地方政府守信与否、邻居通过什么手段发财致富、环境污染后癌症比例是否上升,这些现象是具体而细微的。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民间暴戾之气将日益盛行,警察将以枪支对待连菜刀都要实名制的公民,而贪腐不仅存在于高阶官员中,连一些落后地区最基层的村干部都在肆无忌惮地鼓励家人攫取贫困补贴,硬生生地从五保户嘴里夺走那么丁点口粮。

腐败的现实让人沮丧,但举刀并非最好的选择,建立法治体系才是关键,真正实现所有公民人人平等。目前的主要困境来自于选择性法治体制,来自于政府信用沦丧。甚至城管在多数人眼中已经沦为恶犬的象征,而这些人恰恰是树立政府信用最重要的基层行政执法者。

只有建立法治市场经济,才能建立契约和信用的根基,中国社会才有救。以新文化运动、文化革命拯救中国,被证明只是乌托邦的幻想。

没有法治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相比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处境,非公经济公平政策屡屡遭遇玻璃门,央企事实上拥有几乎一切重要的廉价资源,石油、天然气、贷款等等,当一家民企获得了廉价的资源时,人们有理由怀疑这背后是权贵作祟,不幸的是,事实往往印证了民间的猜测。

2013年9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中石油前任董事长蒋洁敏可以毫无顾忌地从中石油的帐上汇出千万元,为权贵“抹平创伤”;蒋洁敏任内主导的海外收购以及国内油田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疑点颇多,有深喉指出:“在那些地方,花几十亿美元收购的项目,之前说是资质良好,结果轮到中石油自己开采,才发现其实资源贫乏。海外还有专门的机构,专门做这种把贫矿包装成‘富矿’的‘以贫扮富’的生意,卖给中石油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