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外汇储备业已被公认为中国的一大问题。最近中国总理李克强也在非洲访问时表示“巨额外汇储备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95万亿美元(比排名第二的国家多2.85万亿美元),占全球外储总量的1/3,2013年更是创纪录地增加了5080亿美元,而1996年只有1000亿美元。

迅速增加的外汇储备在增强中国国际支付和应对外部冲击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12日,中国央行外汇局总经济师黄国波指出,一是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在形成国内通胀潜在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对冲操作压力。二是增加央行资产负债风险。超过总资产八成的外汇储备加剧央行资产负债货币结构不匹配,带来较大的汇率风险和成本对冲压力。三是加大外汇储备经营挑战。四是资源、环境等其他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么大代价创造的外汇不能被实体经济吸纳,主要以金融资产的方式持有,回流到海外,直接收益和国家间接收益显然都已不足以抵消产生的问题和代价。

在安邦研究人员看来,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囚徒困境已非外管局时下推行的“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政策所能根本解决,必须上升至国家内政外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才有可能系统解决。

一是外储投资结构合理化。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曾经透露,中国有相当于一半的外汇储备投资美债,如此近2万亿美元之巨的美债投资如果仅仅以保持流动性的说辞显然无法令人信服。这在偏重股权投资的新加坡、挪威乃至阿布扎比等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同行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行为。而我们还在以外汇储备收益率高于被投资国通胀率而沾沾自喜,完全漠视安邦此前提出的西方低成本吸收中国外储再投资到中国谋取高回报这一事实。实际上,国际支付所需的流动性还可以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和人民币国际化等诸多手段解决。

二是外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制造在众多领域形成全球第一产能后急需向产业链下游的高端品牌和技术设计企业延伸,进一步扫除对外投资管制政策并设立外储股权投资基金和信贷基金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无疑已经成为提高外储服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现实政策选择。

三是要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强大的外汇储备实际已经构成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调节汇率波动的重要保障,而人民币国际化更是中国实现如同英美国家般不必保留巨额外汇储备的制度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放外资优先进入国债、铁道部债券、国开行债券和四大国有银行债券等高评级债券市场,陆续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在有利于减低这些机构融资成本的同时也为离岸人民币回流和海外资本提供了具有高流动性的市场,如此解决跨境短期资本流动,实际意味着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此外,放开海外资本投资债券市场并限制投资股票市场正是美国经济发展和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经验。

四是要立足国家战略调整外汇储备投资的优先序列及其规模。未来,外储投资显然需要跟随中国的国家战略,积极推动“一路一带”战略实践,减少美债投资,转而加强对东盟、非洲、上合组织、俄罗斯、阿盟、中东欧和金砖国家等的投资力度,并加强与欧盟国家品牌公司和先进技术制造企业的投资力度。

中国要积极利用庞大的外储保障加强国内债券市场建设,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立足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外储区域投资优先序列,优化外储投资结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