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访问中国期间,遭遇网友神提问:作为来自雾都的首相,如今贵首都头衔已被北京拿下,是否惭愧?

中国变化的不仅是经济增长,还有每况愈下的环境质量和网友的苦中作乐。一方面中国代表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仍生活在每日低于两美元的水平,再一方面,北京空气质量水平已经已严重超标于国际卫生组织的建议水平。于是开始两难:一个如此需要发展的庞大国家,怎样通过不消耗大量能源来实现发展?中国人口红利在消退,如何在变老之前变富?更切身的问题是:北京的空气何时能变得宜人呼吸?

北京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重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

历史在重演。

德国鲁尔区(Ruhrgebiet,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城市群)曾是欧洲乃至世界最著名的重工业地区之一,经历了19世纪中期工业化的繁盛和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衰落,也曾一度背负“欧洲大陆最肮脏地区”之声名。

Smog(烟雾)这个词因为伦敦的大气灾难为人所熟知, 1962年鲁尔区经历了自己的smog危机,150多人死亡。

曾经,当天空呈红黄时,鲁尔区的大人们向小孩解释:圣诞小孩在做饼干呢。而街区总有那么一位老人伏在窗口大口喘气,当有天他不再出现在窗口,最大的可能是他已离世,在饱经肺病折磨后。

1961年,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曾任西德总理)竞选团队提出口号:鲁尔区的天空必须重新蓝起来!

中国与鲁尔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鲁尔区的工厂开始被拆下时,中国人来了。2001年到2002年,一千多名中国人来到多特蒙德(鲁尔区一城市)拆厂房,被英国媒体称之为“终极中国外卖”。中国开始高速工业发展,亦如一百年前的鲁尔区。美国媒体用“中国带走了西方烟囱”来描摹此举。

中国在发展,德国在收拾发展后的烂摊子,已历经半个世纪,鲁尔区的天终于蓝了。

带给鲁尔区蓝天的,除了治理污染,工厂更新设备,安装过滤器,治本的是德国的能源转型政策(Energiewende):从化石-核能系统向主要依赖可再生能源转型。

其能源计划雄心勃勃: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下降80%至95%,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消费的80%以上。德国的激进从其对核能的态度可见一斑。自从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之后,德国铁定决心2022年底之前将核电厂逐一清除:能源不仅干净,还要安全。

即使是发达国家中,德国也是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先驱。从1999到2011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5.5%,而GDP上升37%,德国成为世界上最节能的国家(数据来源:Rocky Mountain Institute)。

以对于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电力为例。德国是世界上供电最稳定的国家,同时也被德国人诟病为电价最高的国家。

胡莫尔是鲁尔区一家可再生能源供电公司的董事。十多年前他知道每位消费者的名字,五年前他们拥有约五万消费者,如今约二十五万。他解释,大家的观念变了,更愿意为新能源买单了。

衮特一家就是新能源买单者。五年前衮特消费的还是煤炭电,一朋友如是说,一个月不过多两杯咖啡的钱,何不为你儿子争取点好空气呢?衮特立马投向胡莫尔的公司,不仅如此,他还劝服了父母“投票”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