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基因稻米和玉米种植研究许可证在今夏到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目前,仍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农业部将续发许可证。到期的许可证颁发于2009年,主要涉及两种转Bt基因稻米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转Bt基因稻米中含有苏云金芽胞杆菌,能有效抗虫,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作为饲料则可有效提高猪和鸡的磷摄取量,可能在未来起到节约能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作用。虽然这些农作物不是中国仅有的转基因作物,但却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它们可能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开创性实例,还因为它们是中国餐桌上的传统主食,而人们对改造它们的基因存在顾虑。
确保人民能够吃饱饭是大多数国家优先考虑的政治议题,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中国拥有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但耕地面积仅占全球的8%,中国领导人对过去发生的饥荒、粮食短缺和配给供应仍记忆犹新。2014年,中央已经连续11年在其头号政策文件中关注农村发展问题。政府多年来一直对农业生物技术极为关注,如在最近的五年计划中将其列为七个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一员。最近几十年,中国肉制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迅猛增加,而培育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就代表了创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效率、降低肉制品消费增加带来的环境成本。
既然如此,许可证为什么会在这些农作物商品化之前就失效呢?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媒体给出了四个可能的解释。一是经济考量。黄季焜指出,中国传统稻米种植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所以农业部可能认为短时间内不需要将转基因稻米商品化。二是“社会稳定”。某绿色和平组织官员告诉科学线人,“公众对转基因稻米安全性的担忧”在中间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他还给出了第三个原因——管理问题,“对转基因稻米研究的评估和检测存在漏洞”也对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教授曹聪则给出了第四个解释——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存在论。曹聪认为,之所以对转基因稻米的态度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是因为中国军方高层和某些精英人士的“荒唐”想法。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是“一场企图消灭中国人的邪恶阴谋”,而这种谬见的传播者是“反转基因运动,这群反对人士有能力,有影响,而且十分偏执狂热。”
其实,要想全面解释这个问题不止包括以上四个原因,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例如,转基因技术的实效性如何还有待证明。在今天的中国,有关科学和环境问题的决策受多方面影响,绝不像外界所想的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一谈到转基因食品,普通民众和社会精英都会“色变”。但如果把问题简单地看作是民众甚至社会精英对食品和农业的无知和偏执,那也未免太过敷衍。
首先,中国的反转基因运动反映了公众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比以前更广泛、更多面。科学家们也在公开场合和私下里积极呼吁政府做出行动;去年,61位未披露姓名、且有政府背景的科学家联合签署请愿书,强烈表示“转基因稻米商品化刻不容缓,否则国家利益将受损害”。最近,转基因技术支持者们在全国22个城市举办了转基因稻米品尝活动。活动由著名评论家方舟子发起,他曾在2012年为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撰文,说“合理利用转基因食品有助于环保”这是事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