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一直是中国社会难以回避的话题,近期重新泛起的“阶级斗争论”又将这一问题拉回到公众关注点。

2014年9月《求是》杂志旗下的《红旗文稿》刊发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的文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文章称,“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定的历史时代,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前途、两条道路、两种命运、两大力量生死博弈的时代,这个时代仍贯穿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主线索,这就决定了国际领域内的阶级斗争是不可能熄灭的,国内的阶级斗争也是不可能熄灭的。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人民民主专政是万万不可取消的,必须坚持,必须巩固,必须强大”。

作为中国社科院的院长,王伟光的文章不太可能是一不小心按错了鼠标,而应是精心思考、有的放矢。2014年7月,王伟光就在社科院内部会议上说,“我院不是‘自由撰稿人’的松散联盟。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没有任何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的所谓‘自由撰稿人’。企图摆脱党的领导,离开政治大方向,离开为人民做学问,做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撰稿人’,无论怎样标榜,充其量也都不过是自觉不自觉地为追逐个人名利,或为他人所利用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极端者甚至会走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道路。我院学者绝不能为了个人名利或其他什么政治目的而从事理论学术研究,决不能把自己降低到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地位上,自拉自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如社会大V、网络公知那样。党和国家不需要这样的学者,这一点全院同志必须明白”。

除了“主流”媒体照章转载外,王伟光的阶级斗争论并无人喝彩,还遭到网络舆论一面倒的谴责、揶揄和嘲笑。网民的第一反应是想知道王院长究竟属于哪个阶级,也没有任何知名学者、官员表态支持。不仅如此,很多刊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的网页都已被屏蔽。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更以“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为题作鲜明反击。《北京日报》刊出署名为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陈述的评论《铭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教训》,暗批王伟光重提阶级斗争。就连以“左派言论”著称的《环球时报》,也只是在社论中“捣浆糊”说,“学界重提阶级斗争,大概不是政治信号,而是创造更全面科学方法论的需要”。

在改革成为时代潮流、薄熙来重庆“唱红打黑”的民粹路线破产、四中全会重申依法治国的今天,“阶级斗争论”赫然重出江湖,着实把国人吓得不轻,也有很多经历过文革的人产生了穿越感,时空穿越感。

问题是,为何官居部级高位的王伟光甘冒“名裂”的风险,写出如此缺乏时代感的文章呢?

意识形态始终是改革阻力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中,其实意识形态的障碍始终如影随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起步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大革命和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

事实上,改革开放正是以一场清算文革的思想交锋拉开序幕。1978年胡耀邦推动“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矛头直指“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文革思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彻底厘清建国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误区,中央于1981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