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不能脱离自己的国情去搞现代化,而传统就是最大的国情。比如日本和韩国,现代化很发达,但依然保留着浓厚的日本和韩国传统,可谓之有日韩特色的现代化。这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在历史过程中,当一个自诩为先进的民族和国家忽然变得落后挨打时,就会产生价值怀疑,对自己的传统失去信心,中国就是如此。

中国从近百年前五四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打倒“孔老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从国家的思想脉络来说,差不多一直在反传统。改革后,虽然不反传统了,但也不认为传统对国家发展有什么价值,不但执政党如此,就连知识界的多数,恐怕亦是这样认为。

但这种情况,或许在今后会有所改变。9月25日,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纪念会上,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出席了纪念大会,发出了回归传统,复兴传统文化的号召。他在5000余字的讲话中,高度肯定了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可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这一讲话,无疑会使一部分重视传统的知识界人士和国学派感到振奋。

现在中国社会都在猜测领导人这样做的意图。曾有官方学者解读,领导人重视传统文化,是要从文化上为中国道路寻找理论支撑,为中国软实力崛起寻找方向,以及“中国梦”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支撑。这个解释大体上符合逻辑。在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无法解决当下弥漫的信仰、道德和精神危机,又不想从西方文化和宗教中寻求治理药方的情况下,必然要重返传统,从传统中寻求拯救心灵的良方。执政党则通过把自己打扮成传统文化的天然继承者和捍卫者的角色,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巧妙地转移到对自己的认同上来,从而用传统文化来为自己的统治背书,赋予一种文化上的合法性。这样一举两得,岂不很好?

比起过去在国家发展指导思想的一味反传统来,回归传统,接纳传统,总归是一种进步。但正如熊彼得把创造性破坏视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的标识,在“师法传统”中,这里也存在一个像执政党过去常说的,如何“去粗取精”、“去伪求真”,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好的,都适合今天的社会发展。毕竟传统是对过去时代的价值反映,它具有通用的一面,但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对传统进行一番创造性的改造与转化。何况我们目前这个时代正在发生巨变,适合过去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不一定适合今天。

比如,中国文化传统中最缺的就是自由、民主、法治等在今天看来是作为一般价值的东西。如果中国的文化不能包含这些现代价值,将它们充实到传统文化的内核里去,传统文化也就谈不上现代化。所以,需要为传统文化嫁接和植入现代价值元素,为国家现代化提供方向引导、精神支柱和文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