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民党时代从小学读到大学。那时候学校里每逢星期一早晨上课之前都要做“纪念周”。纪念周的会场有规定的布置。正中间是孙中山的遗像,两边有一对竖条,右边写着“革命尚未成功”,左边写着“同志仍需努力”。上面边挂着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和国民党的党旗。纪念周的议程也有一定的格式。先是唱国歌:“三民主义,我党所宗,……”然后是背诵总理遗嘱。再后是校长讲话。纪念周不光是学校里的规定程序,政府机关也一样。纪念周是国民党党化教育的一种,但是这种党化教育并不成功。
由于每周都要开纪念周,别的我没有留下印象,但是总理遗嘱倒是能够倒背如流。这个遗嘱一点也不长,一共大约二百多字,分成两段。第一段的内容是“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当时背诵总理遗嘱像是和尚念经,从来没想过里面说了些什么,有什么意义。但是七八十年后的今天回过头来仔细读一遍,感触很深。如果联系孙中山其他的主张,可以看出他对形势的判断和对中国前途的构想,至今仍有重大意义。
孙中山革命的目的是中国的“自由平等”,而非其他。他心目中的自由平等是指谁的自由平等,我们不好妄加猜测。如果以今天对自由平等的理解,应该是个人的自由,人和人的平等。当然,当时中国非常贫困,国力极弱,经常受列强的欺凌。他肯定希望中国早日致富,加强国防。但是他深知如果没有自由和平等,其他这些目标都很难实现。所以他不提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也没有把加强国防、抵御外侮放在首位;更没有说要发扬中华文化,要和世界上别的国家一争高低。并不是这些不重要,而是没有自由平等这些目标都不可能实现。所以他把自由平等放在首位。可惜的是他的继承人,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不是这样想的,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独裁治国的道路。他们把自由平等看成是最危险的敌人,对国内哪些追求自由平等的人围堵封杀;对国外那些帮助中国走向自由平等的人视为境外敌对势力,完全和孙中山的遗嘱背道而驰。中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让自由平等有了容身之地。也正因为有了初步的平等自由,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剩下的部分还是平等自由的未竟部分。
实现平等自由的方法,他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他说要唤起民众,而不是教育民众。他认为民众只要唤醒,就能实现平等自由。如何唤醒?结合他对平等自由的重视,可以推测,就是言论的自由、民众的自我教育,而不是从上而下的灌输式的教育。孙中山的遗嘱是在1925年他临终前写下的,至今已近九十年。那时候中国的民众总体上处于未启蒙状态,识字率极低,对外界的知识极少,那时孙中山对民众尚且有如此的信心,何况现在。
唤起民众还不够,还要“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他已经看到联合各国的重要性,光靠自己是不够的,必须和世界各国联合起来。他非常看重世界对中国的重要性。他一度把希望寄托在苏联。但是后来的事实说明苏联的领土野心并不小。实际上二战结束时中国能够成为联合国发起国,成为有否决权的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全靠“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严格讲,二战中太平洋战区的结束主要靠美国的力量,美国士兵浴血奋战,一寸一寸地攻克塞班岛和琉球群岛,更因为用了威力极强的原子弹把日本彻底打垮。战胜日本光靠中国的力量,在一二十年内绝无可能。可见世界各国对中国有多么重要。孙中山遗嘱中对外关系的看法至今仍然应该是我们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