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今天开始,FT中文网推出“2013中国特别报告”系列文章,从各方面总结、分析2013年中国社会的新趋势、新人物和新现象,并试图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

这里说的“中国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跟市场经济相结合,即中共十四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前的官方解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几个特点: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生活资料按劳分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实践证明这几条行不通。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此就不搞计划经济了。他同时强调:“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他说的“根本制度”就是共产党的领导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这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三个要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公有制,市场经济。这三个要素能不能和谐地组合成一个稳定的制度体系,就决定了中国道路能走多远。

公有制和市场经济能否结合?

市场经济是以私有经济为基础的。公有制能不能跟市场经济相结合呢?这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探索。“结合点”就在国有企业上,即将国有企业改造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这16个字是1993年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其中有制度意义的是8个字:“产权明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就是每一家国有企业都是独立的经济法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不可侵犯的财产权利(针对过去“大锅饭”的弊端)。

经过改革,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仅可以随意支配企业资产,还可以自主决定企业的利润分配。国有企业向国家上交的利润比政府向它的投入还要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比普通员工高几百倍,他们的公务消费更是惊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原董事长陈同海平均每天的公务消费4万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这样一来,国有企业就不是“国有”,而为独立的利益集团有。“政企分开”也很难,国有企业不愿放弃政府的权力资源,政府官员也不能舍弃国有企业的利益。政府官员为国有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国有企业为政府官员输送利益。国有企业这个利益集团的成员包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政府官员和与他们关系密切的群体。

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管和政府官员是互相对调的:今天他是政府部长,明天是企业董事长。他们直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调动,不需要通过“旋转门”。依靠政府的行政权力,国有企业成了垄断企业,中央直属企业成了巨型垄断企业。中央垄断企业代替原有的政府工业部门进行垄断。它们获得优质资源的垄断权,如石油、电信、烟草、煤炭.航空、铁路、电力、金融、保险等。政府限制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进入这些行业,以保持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在金融、财政、税收上获得政府最大的支持。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国有企业退出不赚钱的领域,大规模进入房地产这一类的高盈利的领域。尽管如此,国有企业的效率还是很低,它占有全国60%以上的资源,对GDP增长的贡献不足3%,对就业岗位的贡献不足20%。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出现了巨额亏损。国有大型垄断企业快速扩张,挤压了民有经济,也扭曲了市场。在巨型国有企业里,挥霍公款,贪污腐败的情况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