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金融改革的道路上悄悄迈出新的步子,近日宣布了推进资本市场自由化的一揽子举措。
监管机构将一个允许投资者卖空股票的试点项目的规模扩大了两倍,并表明,他们希望让民营部门的更多资金进入目前由国家主导的银行业。
他们还采取步骤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并稍稍加大了中国严格管制的资本账户的开放度。
尽管这些举措都不是大手笔的改革,但综合起来看,它们代表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努力,目的是打造一个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驱动的金融体系。
“目前在金融改革上有更大推动力,我们将在未来几个月看到更多实际进展,”瑞银(UBS)经济学家汪涛表示。
最新宣布的措施是扩大融券试点项目,这是中国政府让投资者拥有更多对冲选择的努力的重要内容。官方在2010年启动融券试点,但至今没有什么进展,因为担心影响稳定的监管者对其施加了严格的限制。
中国证券金融公司(China Securities Finance Corporation)宣布,自今日起,获准参与转融券业务试点的证券公司从11家增至30家。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还将转融通标的证券范围由87只股票扩大为287只股票,相当于中国股市总市值的近三分之二。
投资者抱怨称,目前只有最稳健的、往往是国有的企业的股票可以被卖空。未来他们将有众多中小型企业可以选择。
在银行业,官员们有关拓宽银行的私人投资渠道的言论,以及非金融企业建立银行的动作,都激起了人们的兴奋情绪。目前中国的银行基本上是国有的,它们得到保护,不受竞争的冲击。这使它们保持良好盈利状态,但也助长了它们不愿向民企放贷的倾向。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周一在中共党刊《求是》上撰文称,中国将给民营企业更大空间,让它们建立银行。
尽管周小川的措辞十分谨慎,但就在几天前,中国的两家大型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Alibaba)和腾讯(Tencent)——递交了银行牌照申请。大型电子产品零售商苏宁(Suning)也表示,希望办一家银行。有关该公司已注册“苏宁银行”的报道,本周推动其股价上涨近15%。
在债券市场,本土评级机构中债资信评估公司(China Credit Rating)本周宣布,将与官方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联手,发布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这是建立一个面向地方政府的正常债券市场(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朝这个目标慢慢推进)的关键前提条件。
与此同时,监管者终于批准全球对冲基金在中国筹资,首批选定6只基金,并将筹资上限定在500亿美元。虽然这只是打开了一个小口子,但它仍是取消资本管制的重要一步。
译者/和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