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在5年前买入香港大型房地产开发商股票的人,起初都会辗转难眠,而后则会享受一轮令人艳羡的涨势。香港既与美国廉价信贷挂钩,又与中国内地增长紧密相连。但如果美联储(Fed)的超宽松政策时代结束,中国正在企稳的经济增长是否足以支撑这些开发商的股价?

房地产在这个中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根据标普资本智商(S&P Capital IQ)的数据,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上市房地产开发商中,有9家为亚洲企业。其中一半的净资产由香港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新鸿基(Sun Hung Kai)、长江集团(Cheung Kong)、九龙仓(Wharf Holdings)和太古股份(Swire Pacific)——拥有。其他地方很难找到这样的情况:主要电力企业持有一个地标性开发项目的股份,或者地铁运营商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开发和管理地产。过去5年里,恒生房地产指数每年的回报率平均超过12%,为美国同类指数的两倍。

如今人们纷纷谈论泡沫。住宅价格5年来涨了一倍,但已从今年的峰值回落3%。早在美国收紧政策引发担忧之前,香港便已采取上调印花税和设置借贷限额等“降温”措施。预计随着中国内地买主退出,香港住宅价格预计将进一步下滑。但中国内地对香港房地产的兴趣还表现在另外一面——商铺。九龙仓上月报告,其颇受内地购物客欢迎的海港城(Harbour City)购物中心的营业利润增长17%。

所以,是否应该买入商铺开发商的股票,抛出住宅开发商的股票?事情没这么简单。大投资者往往双管齐下,并且在中国内地也有投资。可话说回来,他们的心思仍在香港这个以价格涨幅而非收益率为基础的市场——许多投资地产甚至没有被租出。这意味着市场将出现动荡。开发商也将面临颠簸。现在可不是进入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好时机——不管以何种形式。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梁艳裳、徐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