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们在谈论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时,往往会使用满怀敬意的、近乎宗教式的措辞。用曾在2008年至2012年担任世界银行(World Bank)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Justin Lin Yifu)的话来说,中国在35年间实现9.7%的年均增长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让4亿至6亿人脱贫,也许可以算作一个奇迹,但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和增长速度并非不曾有过,其实在中国的周边地区就不乏先例。
“我们以前在韩国、台湾、香港、日本看到过这一幕。现在只是在中国看到了一个更大、更丰富多彩的版本。”汇丰(HSBC)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每年增长10%,在当时被视为经济奇迹。”
昨日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2013年扩张了7.7%,与2012年修订后7.7%的增长率持平。但多数分析师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在今年放缓至20多年来最低的水平。许多人开始揣测,中国与邻近经济体在经济繁荣时期的相似性,会否延伸到经济低潮时期?
正如大多数曾经高速增长的亚洲经济体所发生的情况那样,这种经济腾飞主要得益于对面向出口的低成本制造业的投资,这种模式能够在10多年的时间里推动经济扩张。
同样,现在在中国,不断放缓的出口增长也已被信贷密集型国内投资所取代,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在中国周边的每一个较发达经济体,随后发生的则是随着对基建投资的过度依赖达到极限,经济增长突然放缓。
“中国并非必然会像其他那些国家那样面对大幅回调,但危险肯定是存在的。”范力民表示,“如果认为与别的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对同样的力量具有免疫力,那就有点过于相信‘中国例外论’了。”
私营部门经济学家的共识预测是,2014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4%,这将是自1990年(当时中国在1989年镇压天安门广场抗议后面临国际制裁)以来的最慢增速。
当然,规模更大的中国经济以较慢的速度增长,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所作的贡献仍大于增速更快、但规模较小的中国经济。但是,就连最乐观的预测者也表示,北京方面仅仅是为了维持这种不那么带有奇迹色彩的较低扩张速度,也必须推行痛苦的经济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出的最佳情形预测是,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大约6%的年均增长率——前提是政府落实旨在推动经济再平衡的改革。
排在首位的是金融业改革,它将使得政府能够应对中国的“信贷瘾”和债务负担。中国的总债务与GDP之比已从2008年的130%升至2013年底的逾200%;在其他经济体,这种债务增速往往是金融危机的先兆。北京方面正试图遏制信贷过快增长和地方政府的挥霍性借款,但它因为担心引发危机而不得不防止收紧过头。
尽管中国领导人设想的许多改革将有助于放缓扩张,但并不是所有改革都是反增长的。
“对领导层来说,关键将是在促增长和反增长的改革之间把握平衡,并以合适的顺序推行这些改革,”渣打(Standard Chartered)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
“反增长的改革包括去杠杆化和关闭过剩产能,比如钢厂裁员;而促增长的改革包括将更多行业——如电信、铁路和金融服务业——对民间投资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以及简化行政审批要求。”
中国政府能以多快的速度推进其改革议程,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接受经济增速放缓。几十年来,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他们的非民选产生的执政地位有赖于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过去两年里,上半年较慢的经济增长均促使高层动摇承诺(即遏制信贷驱动的基建投资),转而放松政策,以保持GDP增长不致放缓太多。
如果中国政府继续采用这种把龙头打开和关上的做法,被大肆吹嘘的经济再平衡可能会被永久推迟,最终局面可能会比领导人现在试图避免的增长放缓更加糟糕。
译者/和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