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正不断加快中国传统金融行业的“金融脱媒”,即不断减弱客户与传统银行间的联系。然而,为了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良序发展,这个速度应该被加以控制。
互联网金融产品加速吸收储蓄
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有多大?看看春节前几天“微信抢红包”活动有多火就知道了。
从1月27日起,“微信抢红包”的小游戏,就像流行病毒一样,迅速在微信用户中传播,大批用户迅速绑定银行卡,开通微信支付,就是为了和同事、校友、朋友之间互动。“抢红包”的资金全部由用户提供,几乎所有接触到这款应用的人都为之倾倒。这场市场营销以鼓励更多人开通微信支付、培养用户习惯为目的,与中国民俗传统相结合,再辅以用户数超6亿的微信平台,赢得了满堂喝彩,更让大批资金流入“理财通”,加剧了金融脱媒。
从去年中上线的阿里巴巴“余额宝”,到今年1月15日上线的收益率比“余额宝”更高的微信“理财通”,再到如今派生出的热得发烫的“抢红包”,互联网金融势如破竹。而反观传统银行业的存款流失状况,从今年春节前银行间资金市场的状况分析就可见端倪。
2014年1月,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含国库现金)已达4610亿元,尚余1月30日一次公开市场操作机会。相比之下,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春节前一个月内,公开市场净投放(含国库现金)分别是4770亿、4570亿和3640亿。除了2011年初,因有大量央票和正回购到期之外,每年春节前的最后两个公开市场操作日,央行都会分别进行千亿级别的逆回购向市场投放资金。
而今年,在尚余一次公开市场操作机会的情况下,央行的净投放量已经超出了去年近千亿,较前年也略多,但资金紧张程度却比往年更甚。笔者在1月28日与银行间市场的几位资深交易员交流得知,通常来说,年前的资金状况确会偏紧,大量资金被取现,形成大量的“在途”资金,这种状况一般会在过年前的3至5天有所好转。但今年存款流失的速度似乎更快。在1月28日央行进行1500亿的逆回购之后,资金市场流动性依然未能缓解,14天跨节资金价格达到6.8%,1个月回购价格更是高达7.56%。
马年春节前夕与往年不同,一方面与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中性有关;另一方面与过去一年被称作“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不无关系。
“余额宝”类产品何以支付更高收益?
“金融脱媒”已经切切实实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了。越来越多的人将活期存款从银行搬家,投放到“余额宝”中,原因很简单,就是“余额宝”与银行间市场利率挂钩,收益率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同时,“余额宝”、“理财通”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虽然投资的是货币基金,却支持“T+0”资金实时划转,在功能上越来越像银行活期存款。当然,只有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人,拥有“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巨量沉淀资金做后盾,以及庞大却分散的客户群,才能实现“T+0”。
据媒体报道,“余额宝”规模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已突破2500亿元,用户数超过4900万户。从运作这些资金的天弘增利宝季报中能看出,高达92.21%的资金都投向了银行存款(即同业存款)。银行协议存款风险小、安全性高,且由于目前央行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市场利率较前几年有所上升,在年底流动性紧张的时点,同业存款利率经常能逾8%。“理财通”也是一样,从其目前高达7.4%的年化收益率来看,绝大部分资金也投向了银行协议存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