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开始从缅甸进口天然气,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拓宽其战略性的能源供应渠道,开始从印度洋获取能源资源。
连接中国、缅甸和印度洋的输气管道已正式投入运行,这是管道运营商、国有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昨日宣布的。
与之平行的一条原油管道预计将在明年启用。
输气管道的完工,为中国开辟了新的能源走廊。现在,中国将能够获取缅甸海上气田的天然气供应,并将在不久之后通过缅甸印度洋海岸的一个巨大港口获得石油供应。
得益于天然气带来的财政收入增加,这条输气管道也将为缅甸政府开辟财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中石油(PetroChina)的新总裁汪东进,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强调了这条管道对中国能源安全的贡献:“中缅油气管道建成运营后,将使中国进口自中东的原油不必经过马六甲海峡,”汪东进表示。
“这对于实现中国能源多元化和确保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天然气供应同样意义重大。”
输气管道达到每年120亿立方米的设计输送量之后,将占到中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6%左右。
这条全长793公里的管道花了3年多时间建成,它把缅甸皎漂(Kyaukpyu)港和中国昆明连接起来。
来自缅甸海上气田的天然气和来自中东的船运原油,都将通过皎漂的巨大港口和工业设施输入管道。
从斯里兰卡到巴基斯坦,中国企业还在大举投资于印度洋沿岸的港口设施,在这个被认为对中国能源供应十分关键的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通过缅甸的管道、而不是通过马来西亚与印尼之间的马六甲海峡输送原油,有望将进口自中东和非洲的原油的运输距离缩短至多1200公里。
不过,这个25亿美元的项目也受到争议和建设工程延误的阻碍,另外这条管道穿越缅甸北部一些民族冲突频发的地区。
在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中缅油气管道的成本和潜在外交风险提出批评。
“我不太明白马六甲论据的有效性。”北京大学的能源安全专家查道炯表示,“理论上,如果某些敌对势力想破坏你的石油输运,他们为什么非要盯着马六甲呢?这个项目有一些争议,因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回应批评者时会强调这个战略元素。”
随着缅甸走上开放的道路、并且日益拉拢非中国投资者,中国与邻国缅甸的关系在过去两年里变得紧张起来。
2011年,缅甸政府暂停了一个耗资36亿美元的中方大坝项目。就在上周,缅甸政府收缴了一座中资铜矿的多数股份,此前该矿多次成为抗议对象。
中缅油气管道的一个潜在冲突点是,它须在缅甸境内交付多少油气。缅甸中部和北部缺乏能源供应。按照目前的合同,缅甸境内的交付量是有上限的,但查道炯表示,“如果缅甸国内的政治压力上升,(上限)可能会调高。”
这条管道还遭到缅甸一些社群的抗议,这些人称,他们未能因自己的土地被占用而得到足够补偿。人权组织称,历史上曾多次侵犯人权的缅甸军方,正在缅甸不安定的北部地区帮助守卫管道。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拥有管道的多数股份。该项目的少数股股东包括缅甸国有的缅甸石油天然气公司(Myanmar Oil and Gas Enterprise)、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韩国大宇(Daewoo),以及印度天然气公司GAIL。缅甸企业集团“亚洲世界”(Asia World)也有参与。该集团同时还是现已被叫停的水电项目的投资者之一,与缅甸军方关系密切。
研究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的油气分析师尼尔•贝弗里奇(Neil Beveridge)表示:“这是一个减轻对中亚管道依赖的多元化之举,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新的能源走廊。”
译者/和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