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士”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被赋予的昵称之一,因其在北京大学取得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一背景在理工科为主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中并不多见,也使得外界对于“李克强经济学”充满想象。如今,这位李博士的经济政策又迈出实质性一步。

7月2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三项决定:进一步公平税负,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研究确定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措施;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

“李克强经济学”版本不少,其中“不刺激”曾被视为最大特点。这一次出台的措施,是否违背了其初衷?我认为恰恰相反。中国当前不需要“四万亿”式大手笔刺激,但减税、简化行政措施、支持民间资金开发铁路等措施,应该值得肯定,也有利于强化中国经济未来复苏动能。

在此前专栏《李克强经济学,走走看》中,我曾强调,刺激政策未必全是负面。

刺激政策可以分为有两类。第一类可以称之为“赋权式刺激政策”,主要特征是大规模上马各类投资项目,本质上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介入与干预,显然会导致投资增加、信贷扩张、通胀膨胀等恶果。

与之对应,第二类刺激政策可称之为“放权式刺激政策”,譬如大规模减税、加大社会保障投资、改善市场经营与法治环境等措施。中国现在以及未来仍旧需要后一类刺激。

李克强的的最新举措被英国《金融时报》总结为“微刺激”。激发民间活力的方向值得肯定,但是具体路径仍待明确。

首先,从减税来看,目前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对象是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根据国务院的统计,这将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这显然是轻徭薄赋的正确方向。不过,销售收入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远远不能涵盖所有中小企业。中国企业赋税之重,已是共识,减税力度仍有待加大,尤其在经济下行阶段。

目前中国财政收入大幅减慢,增速由两位数减少到个位数,一些地方出现甚至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各地政府部门往往乐于强调自身困难,习惯向社会伸手要钱。但他们应该明白,他们工作再努力,都不如中小企业努力;他们再困难,都没有中小企业困难。一味多征多敛,或者强化繁琐、低效的各类管制,绝非扶持中小企业良方。中小企业在就业、创新、财税等领域贡献不菲份额,却在融资和运营等诸多方面备受歧视。唯有中小企业活起来,中国经济转型才有希望。

其次,简化审批程、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承诺,以前也多次作出过,但执行力度以及方式仍旧有待考察。

最后,李克强近期多次提及铁路,本次官方更是承诺,要“按照统筹规划、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这是继铁路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通过改革,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及相关设施。”

融资、准入的市场化,显然是大势所趋,但要如何落实和执行,以确保项目具有经济合理性、民间资本具有盈利可能,仍旧考验政府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