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脆弱到一根细针将引发经济泡沫崩溃。

政府正在检验泡沫到底有多大。7月28日,审计署网站公布消息,根据国务院要求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几乎同时,媒体披露上海银行间资金拆借平台,已经停止政府平台项目审批和拆借。

审计署兴师动众再次彻查地方债务,结果之一将是,让公众尤其是上层决策者将得到清晰准确的地方负债数据,以及风险检测报告。数据恢复真实,风险彻底曝光,这是好事,可以纠正虚幻的繁荣梦想,为改革找到正确的方法。

通过今年以来的一系列数据纠偏,以及实际压力测试,显示出经济的疲软,以及经济运作模式的低效。今年5、6月份,政府对外贸数据挤水份,5月,进出口明显回落,6月进出口出现17个月来的首次“双降”,出口增速创下44个月新低。中国产业洞察网调研显示,近2000家出口企业中,出口订单普遍趋冷,订单环比增长的企业比重连续4个月减少。到今年5月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较去年底升值5.6%,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出口企业资金紧张。所有的数据都在说明,低价制造品的外贸黄金时代过去。

6月份,央行未及时向银行间市场注入资金,导致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债务泡沫的恐怖阴影笼罩在追逐高杠杆的中小银行头上,资金之紧张、经济的风险度远超统计数据披露的现实。7月14日,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名誉所长夏斌表示,当前的中国已经存在事实上的金融危机现象,决策者应该尽快地寻找如何逐步刺破泡沫,逐步冲销实际已经造成的损失,来摆脱大面积危机的爆发。

曾在中金公司担任管理委员的美国人Carl E Walter、曾在中金销售交易部工作的Fraser J Howie在《中国金融大揭密》一书中,提出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内在缺陷,导致每隔十年中国就会到达金融危机爆发的临界点,而现在,中国政府再次站在金融崩溃的临界点上,面临艰难的战略抉择。

当前的险状与1988年、1999年相似,上世纪80年代地方政府通过各种管道吸取资金。全国有745家信托与投资公司,以及34家证券公司、160家当铺,这些金融机构多数由地方政府控制。

现在,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吸取资源,投入到他们认为有益的公共与企业投资中,其中令人瞩目的是城投债与信托资金的大量运用,根据Wind数据库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市场未到期城投债余额达2.5万亿,2012年是城投债井喷之年,当年发行额1.27万亿,到期额997亿,净增加1.17万亿。据报道2012年前三季度基建类信托成立规模新增7550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88.7%。信托资金实际利率在10%到15%之间,地方政府不可能将投资收益长期保持在10%以上。如果不加阻止,地方政府将把地方商业银行当成自己的出纳,模仿17家上市银行,通过地方银行上市扩张资产规模,主导更多的行政性低效贷款。如果现在进行破产清理,多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不抵债。

情况比上世纪末的两次危机远为复杂,当时经济体量较小,刺破泡沫的代价有限,此后的经济发展消化了大量坏帐。

面对金融泡沫,当时政府两手整顿,一是直接破产重组,以1999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为标志,中央政府相当于明确向全球宣告,各省窗口公司信用不可由政府背书,地方信托、证券等公司,纷纷被消灭,或者由新大股东接管;二是逐渐引导五大主要银行引进境外投资者,剥离不良资产、上市,使银行成为市场化主体。虽然中国银行业市场化这一目标远未达成,但系统重要性银行表面上摆脱了破产之虞,一度跻身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