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攻击微博大V的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微博似乎因此而清净了不少。然而,我相信,这种局面注定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因为,这种做法不符合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与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宗旨相悖。

与西方相比,自传入中国,互联网就发挥了大不相同的功能:充当新闻媒体。原因很简单:中国对新闻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人们很难自由创办新闻媒体,已有的新闻媒体也无法为社会各群体充分表达意见提供平台。而中国正处在大转型过程中,社会问题较多,利益分化较为严重,每个人似乎都有很多意见需要表达。

互联网填补了意见表达平台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从最早的网络论坛,到新闻门户网站,再到博客,然后是微博,乃至于刚刚兴起的微信,在中国,都几乎不自觉发展成为新闻媒体平台。而且,因为网络的特点,或许是政府有意为之,网络新闻媒体是管制相对宽松的新闻媒体。这样,网络媒体就取代传统媒体,成为舆论生成的中心。过去十年来,中国诸多公共议题之舆论,常发源于网络,发酵于网络。传统媒体的报道欲引起大众关注,也必须借助网络。

此种特殊新闻环境,催生了一代又一代舆论领袖。论坛和博客催生了今天毁誉参半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诸多公共知识分子当年正是通过网络写作成长起来的。微博同样催生了一批舆论领袖,此即“大V”。

与此前的网络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不同,大V的构成远为复杂。粉丝数量最多的大V都在娱乐圈。接下来,第二层级的大V中则不乏企业家、学者,如任志强先生、贺卫方教授、于建嵘先生,还有薛蛮子先生。这些公共性大V多数把微博当作自家经营的媒体来运用,发布、尤其是转发有关各类公共事务的新闻和评论。借助微博特有的机制,其言论总能在短时间内被大量转发,从而迅速形成强大的舆论。最有意思的是,微博让不少娱乐圈大V也得以低成本地介入公共事务,冯小刚、姚晨、伊能静等人的影响都不陷于追星族中,他们也成为公共事务的积极发言者。

这样,过去两年,微博成为一个高度公共化的舆论场域。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舆论生态:网络在整个舆论体系中所占比重,比起论坛、博客时代,达到空前程度。

舆论是政治的重要机制,在特定时刻,也是政治的基础。在政治领域,庞大的人数就是力量。微博动员大量普通民众关注公共事务,几万、几十、甚至成百万的转发,具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因此,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政府与民众之间有了某种互动:政府不能不对微博的批评做出回应,政府不能不认真对待微博提出的议题,政府也不能不查处微博揭露的贪官,比如“表哥”、“房叔”。正是微博推动政府增强其对民众的“回应性”。中国的政治游戏机制正在发生某种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就其性质而言,就是宪政化。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新游戏。有些人基于理论信念,更多地人基于其特殊利益,厌恶这个新的舆论空间的自主性,厌恶民众借助如此强大的舆论对政府施加压力。因此,在反宪政的暂时喧嚣中,微博大V成了某些媒体攻击的目标。薛蛮子只不过是一个人为树起的靶子。薛蛮子被拘留的原因是嫖娼,某些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却句句不离大V、微博。此种意图,如我的朋友荣剑所说,“借曝光嫖娼而丑化蛮子,借丑化蛮子而污名大V,借污名大V而控制微博,借控制微博而堵住言论”。随后各地开展的打击网络造谣或净网运动,目的无二。微博揭露出来的若干地方打击谣言的做法,十分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