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基•马德(Ricki Mudd)是个美国味十足的姑娘,但她有两个完整的家庭,分别位于两个大洲。她在美国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在中国也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一家人已经很难对付了,而里基要面对两家人——而且这里面有些人还不太喜欢彼此。
里基是中国的所谓“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10万个意外后果之一:过去20年里,有10万名中国儿童被外国人收养,其中大多数是女孩(通常是因为父母想把“生育指标”省下来用来生个男孩)。大部分儿童被遗弃时身上找不到任何身份信息,因此他们既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被遗弃。里基是他们当中极少数知道自己身世的。差不多算是知道吧。
这10万名儿童当中的一部分人——很可能是大多数人——对自己在中国的经历毫无兴趣。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十几岁的少年,这个年龄段的人最不想面对的事情就是应付另一个母亲。我收养的两个中国孩子就属于这一类:几乎任何话题都比亲生母亲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但少数孩子确实想了解自己的身世。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刚刚年满21岁的里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此外,里基还想帮助与她境遇相同的姑娘。
在中国电影制片人常昌富的帮助下,里基制作了纪录片《承诺》(Ricki's Promise),讲述了自己夹在两个家庭之间的生活。这可不是什么童话。
基本情节很简单:里基的父母本来需要生个男孩,结果却生了个女孩。里基的奶奶想抱孙子,农村的文化也把生男孩当作大事。他们无法承受让一个女孩占用生育指标。
一切听起来都是那么理性:中国人口太多……中央政府只好控制生育率……所以像里基这样的孩子就不得不被遗弃。
但里基的父母却违反常理,想方设法留住她:他们将她藏了四年,然后假装交给偏远山村的人家收养。但这一努力失败了,里基还是被计生官员抓住,然后被送进孤儿院。她的父亲试图把她偷走,但未获成功。最终,里基在差一点就满5岁时来到了美国。
在影片中,里基的生母讲述了一些事情。“我们从未打算遗弃她。我们出门时将她装进一个大包里,我们一个人握住她的两只手,一个人握住她的两只脚,这样就没人知道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在家时,她就藏在楼上,不作声。我们只能一直藏着——这样做很痛苦,我们也知道不是长久之计。”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个山里的女人,她愿意将这个女孩挂在她光棍兄弟的生育指标下(为此要收一笔钱)。
这时,故事开始变得有点难以理解:为什么那家人没有留住里基?数年之后,当收养里基的美国家庭找到那个女人、希望她帮忙联系上里基的亲生父母时,那个女人谎称里基是自己的孙女,并索要1万美元。
亲生父母不知通过何种手段打听到里基在寻找他们——这时故事又开始变得难以理解——最终,里基与他们还有她弟弟(没有她被遗弃,就换不来他的出生)团聚了。
但显而易见的重点是:失去里基对整个家庭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尤其是本该是受益者的弟弟)。里基的亲生父母离婚了,原因是她的生母因丈夫屈服于婆婆要他们生男孩的压力而捅伤了丈夫的肚子。事实上,里基的生母似乎从未从失去女儿的痛苦中恢复过来。在影片中,她说自己会责骂那个顶替里基的男孩:“我跟他说,如果不是你,你姐姐也不会丢……我宁愿留着你姐姐,而不是你。”
2011年,里基回到中国,与生她的这家人一起度过了几周时光。影片明确地展现出,这是一次痛苦之旅,里基的生母与生父之间、以及生母与执意将里基遗弃的婆婆之间充满了冲突。
但归根结底,里基总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童话——它也是大多数被收养儿童肯定想听到的童话:他们的亲生父母爱他们,冒着被罚的风险想努力留住他们,而且会为失去他们哀伤不已。
里基说,她觉得自己很幸运。“事实上,不是每个被收养的孩子都能这么走运。”她说,“我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如果没有发生那些事情,我也不会有现在的生活。”什么叫乐观?这就叫乐观。
译者/徐天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