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市场像个缺乏独立品格的面人,政策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但政策决策者终究会体验到市场规律的利齿。

可笑的房屋限购政策即将终止,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放松了限购。取消房地产限购是对既往政策纠偏,对此不必大惊小怪。7月25日,随着西安、无锡明确松绑限购,在全国46个限购城市中,已经有23个城市对限购政策进行了微调。未来随着地方财政更加艰辛,房产税等长期政策出台,彻底取消限购并非不可能。就象推出限购并没有抑制房地产市场热度一样,放松限购也没有扭转房地产颓势,最新的一二手房环比价格依然下挫。

在经历了十年屡调屡涨的历史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决策者应该承认,决定房地产价格的是投资收益预期,决定收益预期的是房贷成本与房产税等持有成本。屡屡出台房地产政策除了彰显权威、呼应民意外,无外乎加剧房地产上升趋势中的短期震荡。

房地产价格上升是货币注水的必然产物,房价与广义货币上涨趋势一致,不仅房地产,广义货币发行量增加几乎推出了所有的投资品种,从煤矿到有色金属,一些高端投资品比房地产价格上涨更快,从缅甸公盘价格看,翡翠价格十年上涨十倍。

以前的房地产行政调控没有起到效果,今后的行政调控手段依然不会起到效果,取消限购不会改变趋势。对房地产而言,货币发行数量稳定,房贷利率上升,未来有房产税预期,不利于预期改变。

目前基础货币发放数量下降,强制结售汇为主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发生根本转变。6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为29.45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883亿元,这是两年以来最大的单月降幅。并且,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数据948亿元人民币与当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负增长883亿元人民币大幅偏离,说明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同时,国家开发银行从央行获得三年期1万亿元的抵押补充贷款,这笔万亿资金分三年进入国开行金融住宅事业部,专门用于棚改。这种类似于基础货币,却又是离奇的定向投放,印证普通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得到大量资金的滋润。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根据中国央行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0.74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季末低1.7个百分点;上半年个人购房贷款增加9389亿元,同比少增239亿元。

开发贷与个人按揭房贷利率都在上升。今年5月,央行召集商业银行开座谈会,强调要合理确定首套房贷利率水平,及时审批和发放。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于6月表示,银监会将继续执行差别化住房贷款政策,大力支持个人首套住房需求。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发布的深圳银行首套房贷利率最新报告显示,截至7月9日,深圳银行首套房贷的紧缩状态持续,25家银行有17家银行利率上浮,其中华夏银行上浮30%,广发银行上浮20%;杭州银行、平安银行、东莞银行、花旗银行4家银行停贷。目前,在深圳市场上,能维持基准利率的仅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但都设置了相应的限制条件。全国情况大同小异,购房者多支付20%左右的按揭成本,足以吓退大部分投资客。

压在投资者头顶的是房产税,持有环节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炉,但多数人相信在经济价格调整基本成型、政府需要稳定的税收来源的时候,所有大量购房的人,都会成为砧板上的那条鱼。不确定的负面预期,是最大的做空理由。从理论上来说,投资者所有的收益都可以通过房产税的方式,流转到政府手中。民间对权力的信任向来是脆弱的,这在资本货币与房地产市场上表现得最明显。

中国房地产市场伴随中国经济发生根本转变,一部分高净值人群成为“国际人士”追逐欧美等国的房产;一部分开发商转型成为全方位的服务提供商,在他们所造的城镇中有医院、中小学,所有稀缺资源一应俱全。现在的学区房、未来的养老房,将是市场热点。

饱受煎熬的房地产市场,是利益与权力的交界点,中国经济发展的疯狂,制度的劣势尽现于此。如今政府终于不再动辄指点房地产市场江山,如果能够遵守边界,不再在市场范围、资金具体使用等方面体现权力的骄狂,也许中国房地产仍有一线生机。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编辑:岸南 editor@f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