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东北部海滨城市福塔莱萨(Fortaleza)的机场上周看起来就像是一块为那些正在改变世界经济秩序的大国准备的停车场。

来自俄罗斯、南非和中国的公务机排列在停机坪上,旁边还有一架印度航空(Air India)的飞机。来自所谓“金砖国家”(BRICS)的领导人抵达巴西,出席他们的第六次、也是迄今最重要的一次峰会。

这些国家最初是因高盛(Goldman Sachs)的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创造的一个首字母缩写词走到一起的,奥尼尔曾用这个词来为自己撰写的关于大型新兴市场增长机遇的投资分析文章冠名。如今,这些国家正在树立它们的政治话语权。上周,它们就组建金砖国家首批实体机构达成一致,承诺出资1000亿美元建立一家开发银行,并建立初始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池。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金砖银行)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潜在竞争对手,而上述货币互换池将起到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同的作用。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行与IMF,代表着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这一秩序是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建立起来的。

金砖国家经济总量目前占全球经济的四分之一,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今年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金砖国家正共同谋求利用它们的影响力来建立能反映自身新地位的机构。

巴西财长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表示,金砖国家对新全球金融架构的愿景与现有的以美国为中心的体系存在若干重大差别,其中之一就是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平等原则。他说:“在金砖银行,我们各方将享有同等的权力。这是一个根本点。”与总裁职位始终由欧洲人把持的IMF和行长人选由美国选定的世行不同,金砖银行的行长将实行5年轮换制,由各国轮流派员担任。

金砖国家的兴起标志着,自布雷顿森林会议以来,全球经济的力量对比首次发生了真正的变化。以前,作为美国的一个规模可控、地缘政治抱负很少的盟友,日本很容易地融入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但现在,该体系有必要做出一些调整,去顺应另一群未必接受其基本前提假定的大国。

金砖银行的成立表明,如果该体系没有顺应这些国家会发生什么情况:世界经济治理会割裂为多个彼此争夺影响力的权力中心,各国协力实现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能力将受到削弱。

不过,如果你认为这种情况已经发生,那就错了。金砖国家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团结,它们正在建立的新机构在运营上面临巨大的挑战。上周在巴西得到大肆宣传的这些举措,既出自于对取代美国领导地位的渴望,也出自于对美国领导力缺失的失望。现有体系承受的压力确实在加大,但这个体系还没有崩溃。

奥尼尔在谈到金砖国家时表示:“我从未想象它们会组成一个政治集团。但我始终认为,它们携手行动的最合理解释是,全球经济治理取得的进展太少。”

最明显的抱怨是美国国会未能批准IMF投票权改革。那些改革将让大型新兴市场国家在IMF获得与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更相称的话语权。

曼特加表示:“我们‘成功了一半’,但由于美国国会(的阻扰),我们仍未能搞定这件事。”结果,金砖国家在IMF只有区区10.3%的投票权,而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为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