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在伊拉克北部发起大规模进攻时,推平了伊拉克与叙利亚边境上的一道土垒。这个圣战组织随即发布了一条推特(Twitter),声称他们“粉碎了赛克斯-皮科协定”(Sykes-Picot)。这一噱头产生了奇妙的效应,重新引发了一场围绕1916年英法秘密协定的辩论。“赛克斯-皮科协定”瓜分了崩溃的奥斯曼帝国,将其阿拉伯领土分裂成多个国家。

有些人说“赛克斯-皮科协定”已死,另一些人却说该协定是当今中东乱局的根源。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行将分崩离析之际,将话题扯到根据“赛克斯-皮科协定”人为划分的边界便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它为当前非同寻常的教派混乱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释,也会让两个阿拉伯国家分裂的理由少一些争议性。如果因为殖民列强的失策,将不同种族、不同教派的团体人为集中到一起,而造成人们彼此厮杀的现象,那么分开岂不是更好?

引起人们对“赛克斯-皮科协定”的注意也方便掩盖近年的外来干涉,特别是2003年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行动。这场战争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Ba'athist)政权,并引发了该国的教派斗争。它暗示伊拉克乱局不是10年前的错误造成的,而是早在小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以前,就有人铸成这一大错。

尽管讨论欧洲殖民主义或许有其价值,但将当今局势与殖民时期的划界问题挂钩具有误导性。

英国外交官马克•赛克斯(Mark Sykes)和法国人弗朗索瓦-乔治•皮科(Francois-George Picot)设计了这些边界,他们将阿拉伯领土瓜分并划入英法势力范围。的确,他们考虑更多的是一战后欧洲的利益,而不是该地区人民的利益。该协定还违背了英国人对阿拉伯人的承诺,开启了一个殖民主义时代,该地区至今尚未完全摆脱其遗留问题。

但全球并不是只有中东地区的边界是由殖民列强划分的。阿拉伯社会也并非一直在反抗英法二人组设计的边界。

正如研究伊拉克历史的学者赖德尔•维瑟(Reider Visser)曾指出的,赛克斯-皮科边界的人为色彩并不如有些人认为的那么浓厚。它们符合奥斯曼帝国时期大部分行政区划,这些区划的历史就算没有几百年,也有几十年。早在奥斯曼帝国瓦解很久以前,叙利亚和伊拉克就被认为是特定的地理存在。英法托管时期,对边界的主要抗议是针对大叙利亚被分割成若干小国,有一部分还并入了黎巴嫩。这些分散的地理实体没有存活多久,就与大马士革一起组成了独立的叙利亚国。虽然教派暴力冲突一再爆发,但怪罪“赛克斯-皮科协定”是罔顾事实,即领土民族主义在今天的阿拉伯国家已是根深蒂固。

Isis企图建立一个超越国境的逊尼派伊斯兰国家,这一野心并没得到广泛认同。华盛顿中东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的黎巴嫩政治分析专家保罗•塞勒姆(Paul Salem)认为:“一些伊斯兰主义者呼吁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并且把他们的论点建立在纯粹的宗教和群体基础之上,这属于少数人意见。”

除了伊拉克库尔德人(受迫害的历史令他们的种族认同超过了国家归属感),叙利亚人、伊拉克人、约旦人和黎巴嫩人都很少主张分割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