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为何曾将年度奖金通过一家巴拿马公司放在一个瑞士私人银行账户上,欧智华(Stuart Gulliver)本周给出的爽快解释听上去不无道理,但如果他说自己那样做是为了逃税会更容易理解。这位汇丰(HSBC)首席执行官说:“放在瑞士能够不让香港的员工知道。通过巴拿马公司能够不让瑞士的员工知道。”

那是当然,但汇丰曾经是一家没有必要隐藏奖金或逃税的银行。直到上世纪90年代,汇丰的经理人年度奖金还是固定的一个月工资。汇丰如今仍然为其全球350多名国际经理人的基本工资支付所得税。对大多数高级领导人员而言,把奖金转移到巴拿马或瑞士根本没有必要。

不想让你自己的员工知道,这个说法也挺有意思。相比其他任何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高层管理者都更像一个兵团。该行的“国际军官”在香港太平山顶一个叫云岭山庄(Cloudlands)的“军营”里受训,然后被组成一支帝国建设部队。他们首先是按照相互信任的要求培养出来的。

汇丰眼下遇到了麻烦。欧智华称有关汇丰瑞士私人银行曾协助逃税的爆料“让人羞愧”。两年前,汇丰才因未能通过墨西哥分支阻止毒资洗钱向美国当局支付了19亿美元罚款。

任何见证了汇丰在20年的时间里崛起为一家世界级跨国银行的人,都会觉得整件事令人费解。在所有金融机构中,汇丰看上去是最不可能让其帝国失控的。那么,原因是否如欧智华所说,只是因为汇丰扩张得太快,导致局面失控?还是因为汇丰始终就名不副实?

这个答案非常重要,因为欧智华正试图收缩汇丰的规模,同时回归本源——那个1865年由英国和英裔印度商人在香港创建的贸易金融银行。从这个角度来看,汇丰没有不能通过重申传统纪律解决的问题。

在1998年至2006年间担任董事长的庞约翰爵士(Sir John Bond)任内,汇丰的扩张显然超出了其管理能力。在那期间,汇丰员工人数从13.6万人增至33万人。庞约翰爵士向全球各地出击,进军中美洲和拉丁美洲,收购了Household Finance和瑞士那家私人银行,前者是一家美国消费者金融公司,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不久破产。

汇丰发现自己面对一系列新业务,却没有足够的经过考验的可靠经理人来搞定所有这些新业务,就像庞约翰和汇丰前首席执行官基思•惠特森爵士(Sir Keith Whitson)当年搞定美国海丰银行(Marine Midland,汇丰进军美国的第一次尝试)和米特兰银行(Midland Bank,汇丰1992年收购的英国银行)那样。忙着应对危机分散了汇丰的精力,监管机构对银行业不当行为的打压也让它应接不暇。

但这就是事情的全貌吗?可能不是,理由之一就在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Roberts)和戴维•基纳斯顿(David Kynaston)即将出版的有关汇丰成长历程的新书《狮王觉醒》(The Lion Wakes)里,该书记载了汇丰所有这些收购的来龙去脉。

基思•惠特森爵士1992年私下写道,汇丰如今需要对米特兰银行“施加自己的意志”,而庞约翰爵士在收购了Household Finance和埃德蒙•沙弗拉(Edmond Safra)的Republic银行(包括瑞士那家私人银行)之后,则小心地不干涉两家银行的业务。庞约翰1999年在给高管们的信中写道:“我们收购了一支非常能干的队伍。在许多领域,Republic银行的员工都比我们自己的员工能干。”2004年,他向Household Finance的负责人威廉•奥尔丁杰(William Aldinger)保证,该公司是“这一行里全世界最棒的,因此只有疯子才会不让Household Finance领导我们在全世界努力把握……我们所拥有的最好增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