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谈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沉闷无趣。过去几年存在的挑战和机遇看起来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一方面,鉴于政策刺激空间仍然较大,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地方债、影子银行、过剩产能、房地产等拖累因素,加之主要出口目的地普遍疲弱带来的外需不振,导致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还将长期存在。一言蔽之,可谓上缺惊喜,下无显忧。这种波澜不惊的“新常态”,使得外界对中国经济出现相当的审美疲劳。
仅就中国经济自身而言,这种观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改革开放以来,大的结构性调整往往会持续数年之久,且多遵循实现制定的计划。然而,从相对的角度来看,尤其是结合未来十年全球经济的大格局 ,2015年无疑是最不可忽视中国的年头。
首先,中国与美国携手,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经济的两大基石。今明两年,欧洲和日本经济预计还将维持疲弱,新兴市场会面临美联储加息等挑战。不出意外的话,全球经济增速的上限将取决于美国经济增长动能如何,而中国经济则会界定其下限。如果中国今年能够继续维持小幅、有序放缓的态势,全球经济至少不至于陷入意外失速的境地。从更长的时间来说,本轮全球经济的复苏动力,到底是相对危险的单引擎,还是更为稳当的双保险,很大程度上决定于2015年中国经济表现如何。
其次,在全球经济版图中,中国在结构性改革等关键领域相对领先。改革预期是过去一年印度、印尼、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受到外国投资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一定程度上,结构性改革也是日本、欧洲经济中长期命运如何的关键。尽管中国相对低调,但从过去三十年的历史经验来看,2015年中国最终兑现的改革措施反而可能比这些热点更多。与印度等新型市场国家相比,中国在政治层面对改革的共识更为明确,并且在两年前已经公开了详细的市场导向的改革蓝图。而相对日本和欧洲,经过过去一年多的摸底和研究,中国今年可能开始实际推行微观层面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地方国企改革和中央政府的进一步放权。知易行难,中国艰难开始的深化改革举措,其影响必然会显著大于其他热门国家尚停留在可行性层面的讨论。而这一点却受到很多人,特别是外国观察者有意无意的忽略。
再次,中国应对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的做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过去十年,政府债务高企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很多国家存在的通病。通常的解决方法不外乎推高通胀、财政紧缩等。前者在不少新兴市场国家造成动荡,后者使得欧洲、美国的经济增长付出不菲的代价(欧债危机、财政悬崖)。而近邻日本的债务问题几乎成为不治之症。中国计划中的解决方案可能更适合多数发展中国家,即在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和中期通胀稳定的前提下,限制债务增量,用增长逐渐化解债务存量。其主要用意在长期防止债务日本化,同时在短期避免大的经济起伏。如果能够最终达成预期的目标,可作为其他存在类似问题、处于类似发展阶段国家的有益借鉴。综合各类公开信息,笔者在今年内预计可以初步观察到这一计划的初步效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