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专栏文章《2015:警惕三大“灰天鹅”事件》中,笔者提出今年美元走强之下,人民币是否会大幅贬值将是中国经济的面临三大“灰天鹅”事件之一。新年伊始,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即期汇率两周之内7次逼近中间价的2%,坐实了笔者早前担忧。为何美元反转对人民币走势影响如此显著?

经过梳理历史,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冲击”开启美元本位制以来,美元每一次反转都往往有全球性的危机相伴。换言之,美元本位制下,美国之外的金融危机变得越加频繁。本轮美元升值始于去年3月,截至当前美元指数已上升了18%。新一轮美元升值又有哪些国家会遭受冲击?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又将如何?如何防范相关风险?

一、本轮美元反转背后的驱动因素

近来美国经济数据好转,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及美国开启新一轮加息的预期,都使得美元走强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美元指数这一阶段的变化情况来看,美元走强的趋势已经发生。自去年3月美元从低于80以下的低位反弹以来,截至2015年2月3日,美元指数已经上涨至93.63,涨幅接近18%。本轮美元走强到底能否持续?

若要寻求答案,恐怕需要从本轮美元走强背后的经济基本面谈起:

一是本轮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强劲,特别是当前美国就业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两大关键指标均有明显向好迹象,使得美国本轮经济复苏的基础更加稳健。例如,当前就业市场改进明显,最新最新公布的1月就业数据显示新增岗位25.7万个,失业率只有5.7%,而2014年美国平均失业率环比下降1.2%,为1984年以来最大降幅。

就业市场的恢复带动劳动者收入增加,进而推高消费,而消费支出增加也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复苏。可以说,如今美国劳动力市场与消费之间已进入了一个相对良性的循环,本轮QE(量化宽松)退出不太可能出现以往的情况:即QE退出而经济重回下行通道。

二是全球经济动荡之下,美国仍然是全球避险资本追逐的天堂。不难看到,美国经济复苏的同时,欧日等发达国家表现较弱,新兴市场国家更是分化严重,经济与政治动荡时有发生。

在发达国家中,欧元区与日本都致力于对抗通缩,相继推出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其中,欧元区情况更加悲观,不仅面临通缩压力,更有政治问题的困扰。如经济方面,尽管欧央行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也在尽最大努力希望力挽狂澜,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体制僵化、高福利和高税收等问题,欧元区难以短期内有所改观,难以避免会步入“日本化”趋势。至于政治方面,受制于区内政治体制、决策环境,欧元区不仅政策空间更小,也可能面临边缘国家(如希腊)的政治危机导致其退出欧元区的可能。

另外,从新兴市场国家来看,去年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预期一经出现,便引发了诸多新兴市场国家遭受资金流出的动荡,而早前享受资本盛宴的国家改革停滞,也为资金流出新兴市场提供了契机。当然,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各有差异,分化明显。结合去年能源价格大幅下挫、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的影响,俄罗斯经济遭遇重创、巴西也告别了危机后一度出现的高速增长转向衰退,中国、印度相对表现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