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依据苏俄档案的新版毛泽东传记(下)
【编者的话】本文为作者对根据苏俄解密档案新出版的中文版《毛泽东:真实的故事》的评述下篇。
《毛泽东:真实的故事》里另一个值得评论的焦点,是关于毛泽东的“按比例搞斗争”的革命方法论之渊源。这一政治斗争指导方针堪称是毛对政治极端主义的特别贡献,连斯大林都没有那么一以贯之地推行。“按比例搞斗争”在社会科学里通常被归纳进“政治工程学”(political engineering)的范畴,它曾经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生死存亡,同时对目前中国艰难推进的法治进程和曲折迂回的改革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
毛泽东的阶级斗争方法论始于农民运动动员
按照毛的思想路线,“搞斗争”既包括针对中共之外的民间社会的阶级斗争,也包括针对中共自身的党内斗争。《毛传》多章节梳理了他有关这个基本方法论的源头:在1927年4月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总书记陈独秀主持的党中央把那时期中国阶级斗争的主要对象“地主”界定为“拥有五百亩(82英亩)以上土地的农民”,毛对此激烈反对。因为他看出来,这个理性的标准对于“发展阶级斗争完全不适当”,阶级敌人太不够了。
可是毛在当时的党内领导层仅位居第32名,也不再兼任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他无法可施。在同年8月7日举行的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上,他提出的方案是减少一个“零”,把“大地主”界定为“拥有土地五十亩以上的,超过于此的土地通通没收”。这个门槛从500亩猛然降到50亩,巨大效果立马显示出来(《毛传》第14章)。
毛泽东的论证极富政治智谋,他说:如何对待拥有少量土地的农民即小地主——实际上就是社会科学里所说的普通农户、自耕农,是农村革命的“中心问题,困难在于(中共五大刚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决议案》规定不没收小地主的土地。如此,则有许多没有大地主的地方,农民协会则要停止工作。”只要把500亩的标准缩减成50亩,就可以导致许多原本不属于“阶级敌人”的小土地所有者,马上变成阶级斗争的对象(《毛传》第13章)。只有这样才能发展阶级斗争,激化农村里的对抗,让更多的无地游民、长工和短工抱着有地可分的期望,加入有人可斗、有利可图的农民协会,直至投身于武装造反的赤卫队。
可见,在毛的政治智谋里,阶级斗争其实与“科学社会主义”毫不相干,尽管他常以这一意识形态的名义来为自己的做法作论证。“阶级斗争”不是以科学考证为依据的客观事态,而是一门靠着主观意图来操纵的斗争艺术。
《毛传》一直追溯到1925年12月1日毛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之分析》一文——此文后来被当作毛的马列主义理论家第一证据而收入《毛选》四卷列为首篇,其开场白即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早就领悟了如何发现和发明“敌人”的技巧——在发现不了敌人的情况下,得想办法“发明”敌人。俄文原作者经过对照那时的中国统计资料,发现毛泽东文章中“所有的数字都只是粗估,甚至毛说的中国全国人口四亿人也是信口开河……纵使如此,这篇文章会打动人心是因为它的政治性质” (《毛传》第12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