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里的青春都是青春。在我所居住的河北一个四线城市的大学里念书的年轻人们也到了告别的季节,校园里挂满青春的留恋和离别的祝福。

小叶,一个从专科接读本科的心思细腻的年轻人被离愁别绪搞的泪眼婆娑,她在鲜有人问津的学校贴吧里写到:推开宿舍的门,那些昏天黑地打游戏的人不见了,只有空荡荡的床板,只有一地的狼藉,原来是真的毕业了。下面的回复都是一水的温情。

在小城这个夏天,仅仅小叶所在的一个学校,毕业生就超过5000名,纵然他们“讨厌空空的宿舍,讨厌喧闹的火车站,讨厌哭泣,讨厌拥抱,更讨厌离别”,可撩人的太阳和炙热的大地都在等待着他们从校园里走出来。小夜借助专升本的机会,可以暂时逃避这个727万人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号称中国历史上的“最难就业季”,而她的室友和同学们则不得不收起伤感的离愁别绪开始为将来的生活奔忙。

这个人口只有60来万的小城,看起来并不会、也没有能力为他们提供过多的就业机会,学校就业处提供的招聘信息往往是外地的公司,天南海北的有些杂乱无序。本地为数不多的公务员或者大公司的职位,则要面临的是来自全省甚至是全国的竞争。然而作为四线城市的大学,无论是生源、师资还是学风,经过三年或者四年学习之后,他们整体上也算不上有十足的竞争力。小叶同寝室的8个人,三个人雄心勃勃去大城市北京寻找未来,三个人离开了暂居了三年的小城回了他们三年前离开的小城,只有一个人选择留了下来,在小城里开始寻找工作机会,依靠自己的力量觅食谋生。

唯一留在小城找工作的宋同学也是“为了爱情”的不情愿之举。她说,如果没有爱情,她最大的可能也是“回家或者去北京”。这个在大学校园收获了爱情的女孩子,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一个念法律的同校男孩。男孩读的是本科,还要在学校呆一年。远在千里之外的平凡父母以及学校就业部门似乎对于毕业生没有太大帮助,于是宋同学开始了她孤独的求职之旅。作为一名实习大半年的会计系专科毕业生,相比较她的文化管理、新闻传播、工商管理、金融证券等院系的校友们来说,宋同学似乎还胸有成竹。然而与大城市求职者此起彼伏接到面试通知电话的情况有所不同,宋同学投出去的简历如石沉大海,因此她的手机像一只过于沉默的猫安睡在口袋里一动不动。终于有接到面试电话的时候,宋同学火急火燎的冲进写字楼,看见该公司墙上挂着红色条幅“我们拼了 我们拼了 豁出去了 豁出去了”,一个情绪激昂西装革履的男子,正拿着话筒给面试者热血沸腾地“布道”,投影仪里配合播放的是公司大喇喇发钱发奖的镜头,一口一个“老师告诉你”、“老师跟你说”的呐喊让宋同学有些心惊肉跳,因为她曾经不止一次听说在小城平淡庸常日子后面的阴影里也有诱惑人们“挣大钱”的传销组织。她灵机一动装作接电话就赶紧离开了。事后这个小小个子的女孩还为自己的聪明和机灵暗自得意了好久。

这个机灵女孩很快就不再浏览网络上广泛散布的面试攻略——那些得到大公司优渥offer,过五关斩六将的严禁流程以及种种有助于通关的心思和技巧,在小城市极少有机会用到。宋同学果断地降低了自己选择公司的预期,于是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她得到了到一间小小贸易公司就职的机会。这家只有几个人的小微公司只为员工支付不算丰厚的薪金,不提供保险,不提供公积金,甚至似乎也不打算提供正式的劳动合同。可宋同学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她认为会计作为一个重视工作经验的工种,自己只要认真工作几年,总会有一个可以憧憬的未来。